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秋色深濃 幸運的山友可以瞧見水鹿成群啃草
時序入秋,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一帶呈現溫帶氣候特色,不但高山植被很有可看性,生態更是多元,今年秋冬上山幸運的話有機會在鹿林山地區草原發現成群水鹿家族在啃草的溫馨景觀。
「最讓人驚艷的則是玉管處人員10月初在塔塔加遊客中心附近巡山時,發現1隻公鹿、4隻母鹿還有2隻小鹿在草坡上集體覓食。」玉管處塔塔加遊客中心資深約聘研究員印莉敏說,十月初傍晚進行生態調查時,首度在鹿林山地區高山草 發現七隻大小水鹿家族,這是玉管處成立33年來,在塔塔加地區首次發現最多水鹿群,顯見保育成效良好、遊客素質提升。」
玉管處約聘研究員長期追蹤調查水鹿生態 平時至多直擊一至二隻 十月初一次直擊七隻水鹿家族心情超興奮
「這輩子第一次看到7隻水鹿一起在塔塔加出現!」玉管處約聘研究員印莉敏開心地說,當天目擊後回家簡直興奮到睡不著,以往頂多只目擊過1至2隻水鹿現蹤就很幸運了,這次可以在海拔2600公尺、一年遊客數逾80萬人的塔塔加地區,與7隻水鹿對看、拍照,而且鹿群並未立即閃避,讓她內心讚嘆不已。
首次一次七隻水鹿家族鹿林山草原現蹤 玉管處肯定這是全民保育觀念進步的成就
「這真的是全民保育的成就!」印莉敏告訴JALIFE—呷生活小編,親眼目睹7隻大小水鹿出沒現蹤覓食,雖不確定2隻小鹿是否出自這隻公鹿,但集體行動就宛如一家。
印莉敏說,她從2010年開始著手調查塔塔加遊客中心遊憩區範圍88.2公頃,步道15公里長水鹿出沒情況,起初只有遊客較少活動地區才能偶而看到水鹿出沒,但2年前開始塔塔加地區許多針葉樹留有大量磨痕、啃痕,顯示水鹿族群出沒頻率增加。
塔塔加水鹿晨昏時段在步道與稜線出沒頻率最高
什麼時段水鹿出沒頻率最高?她說,在晨昏避開遊客到訪時段,就很有機會看見水鹿群自在地在步道、稜線上活動覓食,前年她曾一次瞧見兩隻就高興極了,沒想到十月初傍晚一次看見七隻水鹿家族,研判可能我身處上方,沒被敏銳的水鹿聞到人味,才能好慢慢觀賞拍照,發現的地點與屏科大專家翁國精調查的楠梓仙溪緊鄰,翁老師還指點如何做調查。
發現水鹿家族的草原鄰近楠梓仙溪林道水鹿調查區 玉管處呼籲遊客勿帶竉物上山 如帶靇物請做好繫繩
「這是玉管處成立以來,83年塔塔加發生森林火災後,首次發現水鹿成群出現,真的是保育重大佳音。」玉管處副處長林文和呼籲遊客,在塔塔加活動時發現野生動物,遠遠地觀察,勿驚擾、不餵食,別亂丟垃圾汙染山區,確保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不要帶寵物上山,如帶竉物要做好繫繩,共同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將來可欣賞到更多野生動物現蹤。
台大專家調查指曾在玉山國家公園一次目擊40至50隻水街群集 平時可見公鹿與母鹿多隻一起吃草喝水
105年玉管處委託台大動物科學與技術學系博士後研究顏士清調查,他在期末報告形容說,曾在玉山國家公園一次目擊40至50隻水鹿集體活動,平時在山區調查隨時可見公鹿或母鹿數隻一起吃草喝水,其中嘉明湖與楠溪林道夜間常見數隻水鹿出現覓食。
三年前台大專家調查三個國家公園 3000平方公里 水鹿保育成功估計約有1至10萬隻 水鹿暴增啃食樹木與植被等
當時專家在玉山、雪霸與太魯閣等國家公園管理處跨域調查發現,中央山脈橫跨三座公園3000平方公里範圍內,水鹿保育成功,估計約有1萬至10萬隻之間,這項保育成果卻讓管理處憂喜參半,因暴增的水鹿嚴重啃食樹木、植被,鐵杉甚至被環剝至枯萎。
塔塔加黑長尾雉常出沒 近年還有黑長尾雉家族優雅漫步
JALIFE—呷生活小編長期採訪玉管處並多次到塔塔加等地近距離了解生態,近年有保育類黑長尾雉家族出沒,山羌則是常客,二者成為約聘研究員印莉敏的筆記書題材還出專書,突顯塔塔加生態經卅年保育逐步呈現成果。
台灣水鹿/小檔案 毛色會隨季節變化偽裝
台灣水鹿(英語名Formosan Sambar Deer),是台灣特有的水鹿亞種,也是台灣最大型的草食動物,棲息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中高海拔原始森林,多在清晨與黃昏至接近水源草地活動,以樹葉與嫩草為主食。
台灣水鹿會隨季節換毛做偽裝,夏季體色較淡,為黃褐色,冬季是暗褐色。台灣水鹿眼下具有明顯的眼下腺,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故又有「四目鹿」之稱,眼下腺的分泌物常結成硬塊,用來磨擦於生活領域的樹上做記號。
目前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與花東山區,民間養殖族群不少,野外族群近年因保育成功,族群量成長。(資料來源玉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