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黃喉貂頻出沒 不懼人類 玉管處委託專家調查研究人與貂互動的神秘面紗
「玉山國家公園保育有成,近年到塔塔加遊憩區經常可見保育動物黃喉貂,貂民膽大不怕人,人與貂的互動有那些影響,是明年研究重點。」玉山公園管理處副處長林文和呼籲看見貂民不要干擾;他說,交通便利的塔塔加是目前臺灣山區最容易目擊保育動物黃喉貂的地區,晨昏都有牠出沒的像,上山就有機會遇見貂,請勿靠近以免發生意外。
塔塔加保育有成有目共睹 約聘研究員常見黃喉貂成雙成對出沒 山羌與黑長尾雉都是天天相遇的山友!
遊塔塔加最讓遊客驚艷的,除了山羌與黑長尾雉出沒頻率高,往年罕見的黃喉貂也是塔塔加的主要居民,依玉管處約聘研究員印莉敏長期調查資料,近年黃喉貂常出現在她的頭前,從三年前的個位數至前年起常是雙雙對對出沒,而且不怕山友,常在山友面前逛大街,貂民在塔塔加已成生活日常。
黃喉貂從罕見至今變生活日常的常見 還有山友與保育員直擊牠被廚餘桶與垃圾吸引 生態習性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每年將近 60-70 萬遊客 訪塔塔加。」林文和說,因此貂民的出沒頻率與健康有必要掌握,近期黃喉貂可能受廚餘、垃圾吸引,目擊貂民在廚餘堆出沒頻率增加,也可能是族群量增加?專家認為有必要釐清塔塔加遊客、犬貓寵物與流浪動物、 黃喉貂間的互動影響及可能產生的衝突,而有塔塔加地區黃喉貂生態習性調查與監測系統建置調查計畫。
塔塔加架設監測相機研究調查黃喉貂的生活與生態 研究單位捕捉五隻貂民追蹤要揭開牠的神秘面紗
從 108 年 3 月在貂民活動區與棲地架設15 臺監測相機,同時針對遊客中心周遭垃圾廚餘之影響、捕捉 追蹤結果等做監測 ; 4 月下旬開始置放捕捉獸籠陷阱,進行黃喉貂活動模式、移動範圍、個體間互動狀況等生態習性調查與監測,總共捕捉繫放 5 隻黃喉貂,並拍到繫放的黃喉貂及與其他個體互動狀況。
專家用無線電追蹤調查發現雄貂活動範圍16.6~19.22 平方公里 雌性為 2.54~6.32 平方公里 雄性較重
五隻黃喉貂:雄性體重 2.04~2.35 公斤、 體長 53~56 公分、尾長 38.3~45 公分;雌性體重 1.45~1.64 公斤、體 長 36.4~37 公分,頸圍 13.9~17.5 公分。從目前無線電追蹤結果,每隻個體追蹤天數從 19~34 天不等,全部定位點 76 個。活動範圍雄性從 16.6~19.22 平方公里,雌性為 2.54~6.32 平方公里。
研究調查塔塔加地區至少有6 群、15 隻個體黃喉貂 追蹤了解牠的社會結構與生活領域關係 109 年度持續追蹤調查
無線電追蹤、自動相機和目擊成果如何?研究團隊報告說,調查結果顯示塔塔加地區至少有 6 群、15 隻個體,ˊ將進一步詮釋黃喉貂社會結構與活動領域 間的關係,109 年度持續追蹤、監測黃喉貂,希望逐步揭開貂民神密生活面紗。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做黃喉貂檢疫 五隻檢驗出血液寄生原蟲肝簇蟲 另三隻有腺病毒 玉管處呼籲山友友遇見貂遠觀勿靠近
塔塔加捕捉繫放的黃喉貂健康情況如何?依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陳貞志教授協助檢疫結果,五隻個體有檢驗出血液寄生原蟲肝簇蟲(Hepatozoon sp.)可能導致慢性肝炎,另外檢測出三隻個體有腺病毒,腺病毒亦常造成動物之肝炎如犬傳染性肝炎。因此,林文和呼籲山友看見貂民出來活動遠觀就好,不要靠近以策安全。
專業團隊持續調查研究黃喉貂群體究是配偶或手足 社會結構如何待解秘
這幾個貂族群是什麼關係?研究團隊報告指出,自動照相機監測發現戴頸圈個體與其他個體有一起活動、標記領域等動作;黃喉貂群體間的關係究是配偶或手足、社會結構的組成到底是什麼關係,是緊接著研究重點,期盼能一舉揭開貂民的生活生態神秘面紗。
這是玉管處繼台灣黑熊委託屏科大黃美秀團隊長期調查研究之後,再就黃喉貂生態委託屏科大專家做研究,逐一揭開牠的生活面相,值得關心生態人士等待。山友在塔塔加轉個彎遇見貂不是夢而是真實的生態現象。
黃喉貂小檔案
●臺灣的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為特有亞種,雜 食性的日行動物,偶有夜間活動,主要取食小型哺乳動物,偶而食 用植物,且有群體獵食山羌等較大型動物的習性,也會在垃圾、廚餘 處翻找食物,分布於海拔 300-3900 公尺的原始森林,以中海拔最為 常見,在臺灣依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目前為第Ⅲ級其他應予保育類動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