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管處 39 週年慶發表耗時三年調查撰寫的新書 《山林族語》 以在地人的立場出版的原住民文化調查書 研究未來發行有聲書
挺過0403花蓮大地震的玉山國家公園,在 4/ 10 日邁入成立 39 週年,走過草創時期篳路藍縷至今成熟發展,呈現園區最美在自然與人文,玉管處園區與布農族、鄒族傳統生活領域高度重疊,在漢人、日本人進入之前,這片遼闊的山林早已是布農與鄒族先祖馳騁徜徉之地,時代遞嬗留下原民地名傳遞著自然永續的傳統智慧,玉管處在 39 週年處慶同步舉辦《山林族語—玉山國家公園原住民族傳統地名與文化意涵》新書發表會,讓大家了解玉山園區原住民族文化之美。
玉管處長指出委託專家以三年時間追溯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的各原住民族所留傳統地名與文化做連結傳承
這本新書最大意涵?玉管處長盧淑妃說,地名是人與土地的對話,民國110 年起玉管處啟動「原住民族地區傳統名稱與文化意涵調查計畫」,先從西部園區的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再到東部園區的花蓮縣卓溪鄉·以園區濁水溪、高屏溪及秀姑巒溪 3 大水系溪流流域為單元,試圖追溯曾經生活在這塊土地各原住民族所留下的傳統地名與文化意涵。
從文獻與口傳兩個徑找出與玉山園區的文化歷史連結
這項追根溯源計畫從文獻和口傳兩個途徑下手,找出玉山園區曾經出現或至今仍然流傳的地名,如山川、山頭、舊社、耕地⋯⋯之名的緣由或故事、神話、傳說,最重要的是將這些地名以現行拼音「還原」成布農語或鄒語, 在自然與環境·保育之外,從歷史與族群·生活面來認識玉山園區之美。
作者海樹兒·犮剌拉菲感謝研究調查專案的工作團隊等協助 探本溯源玉山園區從最早五族 至今只剩布農與鄒族
作者國立台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海樹兒·犮剌拉菲說,探本溯源發現玉山園區最早有五族,至今只剩布農與鄒族,原住民族傳統地名絕大部分都是布農族地名,進一步發現布農取名原因包括緬故居·依地形地貌或植物或傳說或器物名,玉山在早期布農族語叫喊Usavih,也有以音繹方式取名如沙里仙流域的Kustapang,Masuhainunan意繹叫很多赤楊樹等。
民和國中退休校長全正文導讀指山林族語五部曲 從玉山神話傳說的大洪水 至布農與鄒族 ·拉阿魯哇族生存群山間名字內涵
這本書最大價值?民和國中退休校長全正文說,海樹兒·犮剌拉菲博士從原住民布農族人的視角去找尋解析玉山國家園區布農與鄒族的生命智慧遺跡,首部曲從玉山講起包括神話傳說的大洪水,祖先面對困境時的遷移,二部曲從布農族人如何深入蘊育生郡大溪上游前往陳有蘭溪,轉進沙里仙溪的整個過程;三部曲則是是史詩級的越嶺大遷徙,布農族丹·巒與郡三大社群為了延續生命往台灣東部遷徙;四部曲則紹布農族翻越中央山脈,向南遷到荖濃溪遇見了鄒族與拉阿魯哇族的好友在楠梓仙溪共營共存。
五部曲彙整布農與鄒族·拉阿魯哇族在生存的群山間遺留的山川水土名字文化內涵解析,呈現真實的文化意涵,是唯一一本國人著作珍貴布農等山林族語。
全書展現溯源與還原的文化精神 未來計畫出版有聲書 深入淺出簡介全書內涵
《山林族語—玉山國家公園原住民族傳統地名與文化意涵》將二年多的紮實調查、訪談、詳實考據成果流暢合宜地呈現給國人,讓大家從自然、環境、保育認識玉山國區,也經由歷史、族群、生活等途徑來認識玉山國家公園,藉著系統性梳理與豐富的圖文,以當代眼光親近並重新開啟先人的視野,展現「溯源」與「還原」兩大精神與成果,將國家公園永續傳承,人與土地的互動原汁原味跟國人分享,未來還要出版有書書讓大家更容易親近。購買新書可洽詢玉管處水里遊客中心(049-234822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