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學作家潘樵 譜寫持續10年堅持復育珍稀槭葉小牽牛的進行式
鄉土文學作家潘樵譜寫持續10年堅持復育珍稀槭葉小牽牛的故事則是現在進行式。圖/潘樵老師提供
俗話說的好「寒窗苦讀十載,一夕成名天下知!」這是南投縣知名的鄉土文學作家潘樵的最佳寫照;潘老師持續10年,年年復育這款珍稀的槭葉小牽牛花,終於建立一套培育作業SOP,年年在自家庭院上演一幕精彩的開花、結果,接著採果儲存,以備明年可以再繼續種植的生態復育戲碼,這樣的用心與堅持讓人印象深刻,道盡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槭葉小牽牛開花結果之後便會枯死,因此必須採果儲存,才能持續種植。圖/潘樵老師提供
撰寫台灣牽牛花 發現槭葉小牽牛遍尋不著 研判瀕臨滅絕可能 辛苦尋獲堅決復育 讓大家有機會再見她的芳容
俗稱番仔藤的槭葉牽牛,在台灣鄉間是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圖/潘樵老師提供
你何以衷情於槭葉小牽牛?潘老師說,在台灣,屬於旋花科牽牛花屬的植物有25種,包括我們常吃的地瓜與空心菜也都是牽牛花;雖然種類不算很多,但是他在全台尋訪的過程中並不順利,因為有好幾種牽牛花始終遍尋不著,研判有瀕臨滅絕的可能,槭葉小牽牛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外型雖然與常見的槭葉牽牛相似,但是葉片與花朵明顯小很多,十年前就默默的策劃進行復育讓大家有機會再見它的芳容。
槭葉牽牛與槭葉小牽牛的花朵,大小差異很大。圖/潘樵老師提供
透過管道取得兩枚熟果 十年前起在自家庭院復育 曾試驗野放或請朋友幫忙培育失敗收場 研究發現強風豪雨蟲咬侵襲都會死亡 強化他復育決心
槭葉小牽牛雖然花朵不大,但是形貌十分清新脫俗。圖/潘樵老師提供
因此,為了要讓這種珍稀的牽牛花能夠在台灣繼續存活下去,潘樵後來透過管道取得2枚熟果,從民國105年開始在自家的庭院裡進行復育,10年來不曾間斷,期間雖然也試著要野放,或請朋友幫忙培植,但是最終都以失敗收場;他研究發現,槭葉小牽牛是一年生的植物,開花結果之後便會枯死,只能等待其種子隔年再度萌芽生長,但是槭葉小牽牛非常脆弱,強風、暴雨、酷日、蟲咬或是人為的干擾都會死亡,並不是強勢的物種,因此在野外很難發現蹤跡,更加強化他育種繁殖的決心。
一年生的槭葉小牽牛,在野外已經很難發現其蹤跡。圖/潘樵老師提供
復育邁進第10年 每年春天一到就在自家庭院培育槭葉小牽牛 觀察開花結果 採果儲存待來年再復育 為台灣生態復育盡一份心力
透過年年復育與種植的方式,讓槭葉小牽牛得以繼續存活下去。圖/潘樵老師提供
就這樣持續堅持至今邁進第10年了,每年春天一到,潘樵就會在自家的庭院種下槭葉小牽牛,然後等待開花、結果,接著採果儲存,以備明年可以再繼續種植,這樣的用心與堅持讓識者印象深刻。潘樵表示,如果不持續堅持下去,未來在台灣的土地上,恐怕就真的看不到槭葉小牽牛美麗的身影,因此他會繼續復育,為台灣豐富多元的生態盡一份心力。
花朵與葉片都十分迷你的槭葉小牽牛,正面臨滅絕的危機。圖/潘樵老師提供
潘樵老師曾擔任埔里鎮與國姓鄉館文學家 十年前頒玉山文學貢獻獎 成為該獎最年輕得獎者
復育槭葉小牽牛成功的潘樵老師曾擔任埔里鎮與國姓鄉館文學家,十年前獲頒玉山文學貢獻獎成為該獎最年輕得獎者,著作等身。圖/潘樵老師提供
本名潘祈賢的潘樵,也是南投縣知名的文學作家,曾經擔任埔里鎮立圖書館第1屆及12屆駐館文學家,也是國姓鄉首屆駐鄉作家,曾擔任南投縣文化局文藝創作班和文學營指導老師。民國105年獲頒第18屆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
潘老師著作無數 從蛙現台灣至台灣牽牛花等生態與鄉土文學著作等身
潘老師老師著作無數,從蛙現台灣至台灣牽牛花等生態與鄉土文學著作等身,出版新書都是一步一腳印採寫出爐。圖/潘樵老師提供
民國98年開始,潘老師以台灣的生態作主題,進行系列尋訪和著書寫作,並陸續完成《蛙現台灣》、《台灣尋櫟記》以及《台灣牽牛花》等書籍,而且本本獲獎,其中《蛙現台灣》更榮獲台灣出版界最高榮譽的金鼎獎,為他在台灣的生態書寫爭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