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 月 12

唯一以南投命名的保育物種纖紅蜻蜓面臨生存危機!生態專家率社區公民科學家持續調查3年埔里地區纖紅蜻蜓9處核心棲地核心棲地,發現牠的總數量減幅達41%,瘋之谷濕地更銳減達89%, 桃園東南扶輪社申請全球獎助金捐捐贈新故鄉基金會攜手打造纖紅蜻蜓的希望家園,揭開保育新里程碑。

黃 宏璣 | 賞。生態

揭開台灣特有種纖紅蜻蜓的危機與希望   桃園東南扶輪社申請全球獎助金捐贈新故鄉基金會     攜手打造纖紅蜻蜓的希望家園   「綠野纖蹤-纖紅蜻蜓特展」於紙教堂同時揭幕

桃園東南扶輪社攜手新故鄉基金會打造瀕危稀有纖紅蜻蜓的希望家園。圖/新故鄉路基金會提供

「這是令人震驚的數字!」僅分布於南投縣魚池鄉與埔里鎮一帶的草澤與濕地的台灣特有種的纖紅蜻蜓,牠是唯一以「南投」作為學名種小名的蜓種。然而近年因氣候變遷、土地開發與污染等壓力,專家率公民科學家經3年的調查研究,發現牠的族群數量急遽下降,重要的9處棲地也面臨存續危機;國際扶輪3502地區總監陳清榮表示:「纖紅蜻蜓的保育行動,不僅是物種守護的迫切行動,展現國際扶輪對環境永續的深度關注與實際投入。」將與新故鄉基金會共同推動瘋之谷濕地等復育與水蠆調查、生態教育等,逐步擴展友善棲地、強化社區參與,搶救牠所面臨的生存危機。

纖紅蜻蜓是數量稀少,只分布在南投縣埔里與魚池少數地點的台灣特有種。圖/新故鄉基金會提供

新故鄉基金會生態專家彭國棟率社區公民科學家從2022年起至2024年進行的連續調查    發現埔里至魚池9處纖紅蜻蜓核心棲地    總數量由3089隻次降至1822隻次,減幅達41%

專家與公民科學聯手進行纖紅蜻蜓水蠆調查,揭開牠的生命面紗,圖/攝影曾素梅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供.

根新故鄉基金會生態專家彭國棟與社區公民科學家從2022年起至2024年進行的連續調查,發現從埔里至魚池的9處核心棲地的纖紅蜻蜓總數量由3089隻次降至1822隻次,減幅達41%。其中,位於蓮華池的「瘋之谷濕地」單日成蟲曾高達284隻,現已銳減89%;埔里鎮廣成里「安靜的好玩濕地」則下降83%,顯示牠的生存危機迫在眉睫。

公民科學家們連續三年進行纖紅蜻蜓調查,建立第一手生態資料供專家研究。圖/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供

生態專家解析纖紅蜻蜓成蟲銳減   與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部出現大乾旱有密切關係    有數個地點比較乾  另數個棲地旁私有土地出現開發清除森林有關係   成長期的纖紅生命力最脆弱  環境出現變化就可能出現生存危機 

公民科學家們連續三年進行纖紅蜻蜓調查,建立第一手生態資料供專家研究。圖/攝影/黃韻如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供

生態專家彭國棟分析成蟲銳減的原因,與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部出現大乾旱有密切關係,其中有幾個地點比較乾,有數個棲地旁邊私有土地出現開發行為,清除森林有關係;纖紅蜻蜓成蟲需要棲息於茂密森林之間,提供豐富的食物與躲藏棲地,經一個月的羽化成蟲再慢慢長大,成長期的纖紅蜻蜓生命力最脆弱,環境出現變化就可能出現生存危機,對棲地要求嚴苛的纖紅蜻蜓來說,面對內外交迫導致數量大幅下滑,這就是大自然奧妙,研究團隊正試著調查研究,完整規劃一個有助牠們生存的良方。

美麗又療癒的纖紅蜻蜓大約7月份開始成熟交配,圖為2023年的纖紅蜻蜓連結照片。圖/ 新故鄉提供 生態專家彭國棟攝影

桃園東南扶輪社向國際扶輪全球獎助金提出「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獲得7.3萬美元支持   與新故鄉基金會共同推動瘋之谷濕地復育  水蠆生態調查等  激發更多人對環境的關心與投入

桃園東南扶輪社向國際扶輪全球獎助金所提出的「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獲得7.3萬美元支持,6/12日與新故鄉基金會共同推動瘋之谷濕地復育.水蠆生態調查等。圖/新故鄉基金會提供

這次由桃園東南扶輪社向國際扶輪全球獎助金提出「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獲得7.3萬美元支持,ˊ6/12日與新故鄉基金會共同推動瘋之谷濕地的復育、公民科學家水蠆調查、生態教育與保育志工網絡等,逐步擴展友善棲地、強化社區參與。東南扶輪社社長葉美慧表示:「纖紅蜻蜓是台灣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象徵。希望透過這項保育行動,激發更多人對環境的關心與投入。」新故鄉董事長廖嘉展則強調,「這不僅是對一種蜻蜓伸出援手,更是對整個生態系與下一代的承諾。」

桃園東南扶輪社向國際扶輪全球獎助金所提出的「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獲得7.3萬美元支持,6/12日與新故鄉基金會共同推動瘋之谷濕地復育.水蠆生態調查等。圖/新故鄉基金會提供

6/12「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典禮上,雙方共同揭示保育紀念碑,象徵跨界合作的開端,也為台灣瀕危物種的守護行動立下新里程。

桃園東南扶輪社與新故鄉基金會在6/12「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典禮上,雙方共同揭示保育紀念碑,象徵跨界合作的開端,也為台灣瀕危物種的守護行動立下新里程。圖/新故鄉基金會提供

紙教堂同時舉辦「綠野纖蹤-纖紅蜻蜓特展」    呈現纖紅蜻蜓的生態奧秘至社區保育行動

纖紅蜻蜓特展可以觀賞至公民科學家研究調查牠的交配影像,圖/攝影/蕭杏仰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供

 

紙教堂同時舉辦「綠野纖蹤-纖紅蜻蜓特展」,以戶外展板形式展出,呈現纖紅蜻蜓的生態奧祕、數據發現與社區保育行動,結合「祈願卡」、「我挺你簽署牆」與藝術工作者廖健棠的蜻蜓祈願裝置,正式啟動這場結合物種保育、社區參與與科學探究的在地行動。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