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生中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首簽標本長期合作備忘錄 捐交逾萬份珍貴的蛾類標本 科博館典藏展示供國內外專家研究
台中科博館與特生簽訂標本長期合作備忘錄後一起合影見證這合作一刻。圖/台中科博館提供
「感謝特生中心費了近十年光蔭蒐集製作約六分之一蛾類標本捐交科博館典藏展示,讓大家了解蛾類的神秘面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4日與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首次簽訂「標本長期合作備忘錄」,特生中心把進行各類群生物調查所採製蛾類存證標本49科1503種13957份與採集資訊轉送科博館典藏,揭開兩單位標本長期合作序幕,更讓世界各國蛾類研究者從而見識台灣在蛾類研究調查的豐碩成果。
特有中心林旭宏主秘講述公民科學『暮光之城』蛾類調查歷史與進展,故事性十足。圖/台中科博館提供
科博館典藏這批蛾類標本並展示 揭開蛾類神秘面紗與生態之妙 蛾類多樣化與顏色之美讓見證者驚艷
特生中心捐交科博館的逾萬件台灣蛾類標本不但多樣且顏色之美在在讓見證者驚艷不已。圖/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收到特生中心捐贈給科博館的這些蛾類標本,內心充滿喜悅。」科博館孫維新館長說,這些標本透過科博館展示,充分發揮標本的價值,讓更多人了解蛾類的神秘面紗與生態之妙,從蛾類的顏色及多樣化絲毫不輸給蝴蝶,同樣讓人驚艷,肯定這些成果得來不易,透過妥善典藏與展示供研究發揚台灣蛾類生態的豐富。
科博館孫維新館長收到特生中心捐贈給科博館的這些蛾類標本,內心充滿喜悅,豐富科博館典藏與展示內容。圖/台中科博館提供
特生中心主任指標本屬於世界的公共財 透過科博館完善蒐藏與展示 讓更多國內外人士認識台灣蛾類之豐富與奧秘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楊嘉棟致詞指標本是全世界公共財,透過科博館完藏的蒐藏與展示讓更多人見識台灣生態多樣化之美。圖/台中科博館提供
把特生中心近十年研究調查蛾類成果交科傅館典藏展示,會不會覺得不捨?特生中心楊嘉棟主任面對JALIFE—呷生活小編的問題,他提到一個重要觀念:標本是屬於全世界的公共財!標本不屬於研究人員及特定人士;希望透過科博館良好完善的蒐藏保存及展示空間,讓更多民眾了解蛾的世界如此多姿。除了蛾類標本,未來還希望與科博館能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特生中心蛾類研究調查至今成果豐碩多元。圖/特生中心提供
特生中心2006年起於位於合歡山小風口成立蛾類研究團隊 展開蛾類調查研究標本採集
特生中心主秘林旭宏簡報2006年成立蛾類研究調查團隊進行蛾類調查與標本採集工作,逐步奠定基礎。圖/特生中心提供 蔡經甫攝影
「特生中心成立重點工作就是做臺灣動植物多樣性研究調查,建立台灣各類群生物的物種清單·採集蒐藏作為引證標本。」楊嘉棟舉蛾類為例說,中心蛾類研究團隊自2006年起於位於合歡山小風口的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展開蛾類調查、研究及標本採集,初期限於人力有限進展緩慢,截至2012年,累積採獲的蛾類標本僅有9215份。
特生致贈給科博館的蛾類標本,多元且色彩豐富讓人驚艷。圖/台中科博館提供
2011年特生在臉書社群平台成立慕光之城蛾類世界 號召串聯對蛾類有興趣民眾參加 加速蛾類調查 累積採製蛾類標本79000件以上
特生中心於2011年在臉書社群平台成立慕光之城號召全台對蛾類有興趣民眾加入平台定點定時展開蛾調並提供照片等,加速實蛾調成果。圖/特生中心是供
2011年起特生蛾類研究團隊率先利用社群平台臉書成立「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網路社團,號召串聯對賞蛾有興趣的民眾加入社團分享蛾照及其時空資訊,並建置資料庫將蛾照及資料逐一建檔,2013年組織蛾類調查志工隊,在專家指導協調下協助進行定點定期蛾類調查、標本採集及製作工作,截至2019年5月蛾類研究團隊及蛾調志工隊累積採製蛾類標本達79000件以上。
蛾類標本經十年努力在全台117個地點 透過994次採集 累積達79000件以上標本 鑑定出品種標本 58543份
特生號召蛾類志工全台117個地點, 透過994次採集 累積達79000件以上標本,已鑑定出品種標本58543份。圖/特生中心提供
這些標本來自全台117處地點,透過994次的採集,目前已鑑定出品種的標本已有58543份,包含53科2569種。這些標本資料連同臉書慕光之城累積的資料已超過33萬筆,特生中心並開發「飛蛾資訊分享站」網站,與各界分享此一豐富蛾類資訊,讓台灣在世界蛾類調查與標本採集占有一席之地,讓做蛾調的世界研究者各國見識台灣蛾類研究的成績。
特生建立慕光之城蛾類調查料庫,紀錄累積達79000件以上標本,並已鑑定出品種標本58543份,成果豐碩。圖/特生中心提供
累積蛾類標本提供國內外專家研究 台日專家合作確認正模式標本 並以發現人現任主秘林旭宏之姓命名林氏雪尺蛾 是台灣蛾類調查之光
特生蛾調組長林旭宏率團隊在合歡山小風口隧道發現發現的稀少特有種蛾類,台日專家確認是台灣獨有取名林氏汙雪尺蛾。圖/特生提供
特生中心累積的蛾類標本還提供給國內外專家研究,有部分標本已被指定為珍貴的正模式標本(type specimens),例如2008年4月10日由當時的組長林旭宏(現任主秘)率吳仕緯等在合歡山小風口金馬隧道發現非常稀少,且只棲息於中部較高海拔 2100至-2450 公尺山區的尺蛾,經傅建明與日本學者研究確認是新發現臺灣特有種,取名林氏汙雪尺蛾(Lassaba hsuhonglini Fu & Sato, 2010)。
台灣特有種林氏汙雪尺蛾做成標本外觀。圖/特生提供
合歡山落葉林帶發現台灣特有種綠霧閃裳蛾 建立為副模式標本
在合歡山一帶發現的特有種綠霧閃裳蛾,已做副模式標本。圖/特生中心提供
展翅的特有種綠霧閃裳蛾。圖/特生中心提供
接著又在中部海拔1800-2830公尺落葉林帶採到少見的(Sypna chloronebulaRonkay, Ronkay, Wu & Fu, 2013),也是特有種且很稀少,做副模式標本。
合歡山小風口再發現罕見夜蛾 專家共同鑑定為碧璽夜蛾
蛾調小組在合歡山發現的稀有特有種碧璽夜蛾做副標本模式。圖/特生中心提供
讓研究團隊振奮的則是2013年又在合歡山也是仁愛鄉小風口2850公尺林帶採到罕見夜蛾,經傅建明與樂思朗、林旭宏共同驗證是碧璽夜蛾(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Ronkay, Ronkay, Wu & Fu, 2013),並做副模式標本。
主導蛾類調查的主秘林旭宏說,所謂「正模式標本(holotype)」是永久代表一個物種身分獨一無二的具名實體,而在同一篇發表文章的同一物種的其他副份標本則稱為「副模式標本(paratype)」,其功能等同正模式標本,輔助比對。
特生中心主任指科博館蒐藏空間與設備人力俱足 結合科博館九十萬件昆蟲標本供國內外專家研究 增加研究利用機會
特生中心捐交科博館典藏展示的第一批蛾類標本一萬多份,後續還有。圖/特生中心提供
何以要捐交科博館?楊主任說,「調查累積存證的標本,管理與保存相當重要,科博館擁有完善的標本蒐藏空間與設備,還有專人負責標本管理,加上科博館昆蟲標本蒐藏逾90萬件,模式標本有93科812種3449件可說全台最豐富,每年都有許多國內外專家前來進行分類研究與新種發表,把蛾類調查成果交由科博館典藏展示,增加標本被利用研究機會,可說一舉數得。
台中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與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簽請標本長期合作備忘錄。圖/台中科博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