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8 月 11

玉山國家公園台灣黑熊保育有成,衛星追蹤六隻黑熊在東西部活動範圍海拔及天然棲地差異性大,7個相機點位紀錄到不同的8組母熊帶小熊家族,其中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影像最振奮人心...

黃 宏璣 | 賞。生態

玉山育熊保育有成    專家以衛星追蹤發現東西部族群與天然棲地差異大   7相機點位記錄到8組帶小熊   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 

玉山國家公園自動相機紀錄下兩隻台灣黑熊一起出來活動的珍貴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吳幸如教授研究團隊攝影

玉山國家公園是臺灣特有亞種瀕臨絕種野生動物臺灣黑熊族群密度及遺傳多樣性相對較高區域,玉管處前委託屏科大黃美秀教授研究團隊進行人造衛星追蹤6隻黑熊資料發現,東西部黑熊族群利用海拔及天然棲地差異性大,讓保育界振奮的則是至今有7個相機點位紀錄到不同的8組母熊帶小熊家族,小熊1至3隻不等。而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的影像也是台灣黑熊目前唯一的曝光紀錄;顯示園區黑熊族群繁殖表現狀況良好。

臺灣黑熊保育研究不停歇  揭秘園區東西部黑熊族群利用天然棲地之差異性  玉山國家公園的臺灣黑熊族群有增長的趨勢

玉山國家公園自動相機紀錄下台灣黑熊活動的清析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吳幸如教授研究團隊攝影

玉管處從民國87年起於玉山園區進行黑熊生態及族群監測等長期資料收集與分析,勾勒出黑熊族群的脈絡,估計園區有約260隻黑熊族群。臺灣黑熊保育研究不停歇玉山國家公園的臺灣黑熊族群有增長的趨勢,為瞭解臺灣黑熊目前在全園區族群出沒現況,玉管處於一年前起委託黃美秀教授研究。團隊進行人造衛星追蹤6隻黑熊,發現園區東西部黑熊族群利用海拔及天然棲地差異性大。

專家團隊發現西部園區黑熊活動於中高海拔1500至3000公尺針闊葉林   東部園區黑熊主要利用低中海拔500至2400公尺闊葉林

這是111年10月15日玉山國家公園自動相機紀錄到的台灣黑熊珍貴的出沒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黃美秀教授研究團隊攝影

黃美秀教授團隊發現,西部園區的黑熊主要活動在中高海1500至3000公尺占93.5%,針葉林36%,闊葉林(31%);東部園區黑熊則主要利用低中海拔500至2400公尺占90%,闊葉林81%環境。

衛星追蹤顯示黑熊每日平均40%時間日行   清晨至黃昏活動高峰   秋冬活動高於春夏

衛星追蹤資料顯示台灣黑熊每日平均有40%的時間在活動,並以日行性為主,清晨與黃昏是牠的活動高峰。圖/花蓮林區管理處攝影提供

衛星追蹤資料顯示,黑熊每日平均有40%的時間在活動,並以日行性為主,清晨與黃昏是牠的活動高峰。季節活動模式顯示:秋冬季活動比例較春夏二季高,而且夜晚活動的比例增加。

研究發現臺灣黑熊不冬眠  玉山園區與鄰近不同區域環境顯著異質   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

黃美秀研究團隊發現臺灣黑熊並不冬眠,原因可能與準備入冬的「大量進食期」有關。圖/屏科大野生動物研究所黃美秀團隊提供

研究團隊發現臺灣黑熊並不冬眠,然這可能與準備入冬的「大量進食期」有關。玉山園區及鄰近不同區域的天然環境有顯著的異質性,這結果也可能受到人類活動、遊憩壓力或交通易達性等因素影響。

這是一年前玉管處委託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在玉山國家公園西北園區攝錄到多隻黑熊出沒的珍貴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野生動物研究所黃美秀團隊攝影提供

就整體黑熊活動、族群監測及目擊通報等長期資料都顯示,玉山國家公園目前是全臺灣唯一有明確數據支持臺灣黑熊族群正在擴張增長的區域。

這是玉管處委託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以紅外線相機拍攝的黑熊照片。圖/玉管處提供

設67處樣點紅外線相機掌握黑熊族群分佈情況  7處相機紀錄到8組不同母熊帶1至3隻小熊家族    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首曝光

玉管處委託黃美秀研究團隊在園區架設67處樣點紅外線相機掌握黑熊族群分佈,其中7處相機紀錄到8組不同母熊帶1至3隻小熊家族。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攝影

玉管處為釐清黑熊分布模式,了解黑熊群生活與園區內天然棲地環境組成或遊客遊憩關係度,研究進一步以16平方公里網格布設監測系統,迄今完成67處樣點紅外線相機掌握評估全園區黑熊族群分布情況,令人振奮的是迄今有7個相機點位紀錄到不同8組母熊帶小熊的家族,小熊1至3隻不等;而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的影像更是台灣黑熊目前唯一曝光最高紀錄,顯示園區黑熊族群繁殖表現狀況良好。

玉山國家公園自動相機記錄到一隻母熊攜3隻幼熊出沒影像,成為台灣黑熊保育最振奮人心消息。圖/玉管處提供 黃美秀教授研究團隊攝影

 

衛星追蹤黑熊活動範圍平均約35至208平方公里     部分個體到園區外8公里遠的特富野

衛星追蹤黑熊活動範圍平均約35至208平方公里。圖/玉管處提供

此外,最新的人造衛星追蹤資料顯示,黑熊的活動範圍廣泛,平均約是35至208平方公里,除在園區內活動紀錄外,部分個體甚至到達園區外8公里遠的特富野古道,此結果也顯示臺灣黑熊的保育工作有賴跨單位及結合地區的努力。

玉山園區積極建置臺灣黑熊長期監測系統    瞭解園區黑熊食物來源     

玉山園區積極建置臺灣黑熊長期監測系統,瞭解園區黑熊食物來源。圖/玉管處提供

玉管處說,想了解台灣黑熊完整生態與族群生活情況,該處積極建置玉山園區臺灣黑熊長期監測系統,瞭解轄內黑熊食物來源,解析相機監測到的物種豐度,並以多元方式收集黑熊遺傳資訊,探討這些動物活動與環境關聯性。

專家透過熊痕跡帶調查法  記錄追蹤台灣黑熊覓食吃過18種樹種

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專家透過熊痕跡帶調查法,記錄追蹤台灣黑熊覓食吃過18種樹種。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攝影

玉管處同時透過植物社會組成,建立黑熊棲地利用與植群類型關聯性,迄今已記錄黑熊覓食所遺留下的痕跡共18種樹種,透過熊痕跡樣帶調查法,與10年前調查結果做比對,探討不同調查技術如自動照相機、無線電追蹤、痕跡、有熊通報等用於臺灣山區評量黑熊豐度的優劣與限制,提供族群監測建議。

 建立多元蒐集黑熊毛做毛囊細胞DNA萃取應用平台   掌握黑熊族群變化

玉管處委託專家建立多元蒐集黑熊毛做毛囊細胞DNA萃取應用平台,掌握黑熊族群變化。圖/花蓮林區管理處攝影提供

另外以非侵入法了解大範圍台灣黑熊的族群狀況,以多元方式收集黑熊遺傳資訊並建立以熊毛毛囊細胞DNA萃取技術應用平台,掌握台灣黑熊族群變化。

委託屏科大吳幸如教授深入南部園區與布農族建立夥伴關係  發展兼顧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產業

玉山國家公園自動相機紀錄台灣黑熊活動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吳幸如教授研究團隊攝影

台黑熊保育還有那些需加強?玉管處說,園區執行臺灣黑熊族群永續保育工作,仍須在地居民支持與參與一起攜手守護園區,為未來國家公園法修法納入原住民傳統狩獵及採集文化入法,委託屏科大吳幸如教授深入南部園區鄰近周邊梅山、復興及拉芙蘭村里南部園區鄰近布農族部落,建立夥伴關係,發展兼顧地方自然與人文特色產業。

玉管處為了臺灣黑熊族群永續保育工作,委託屏科大吳幸如教授深入南部園區鄰近周邊布農族部落建立夥伴關係,攝影紀錄到台灣山羊出沒。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吳幸如教授攝影

整合卓溪鄉公所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資源共同設東部台灣黑熊保育中心保護中央山脈黑熊

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在玉山國家公園西北園區多隻台灣黑熊出沒珍貴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黃美秀研究團隊攝影

接著玉管處將整合保育公私部門資源,計劃與卓溪鄉公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推動建置卓溪鄉東部臺灣黑熊保育中心,暢通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完整保護臺灣黑熊活動棲息地,作為臺灣黑熊及其他野生動物收容.野訓場所,把玉山東部園區打造成的黑熊環境教育、科學研究交流場域。

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至大分山區都是台灣黑熊出沒的熱區,因此玉管處決定整合公私資源在卓溪鄉成立東部臺灣黑熊保育中心計畫。圖/玉管處提供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