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豬哥坪找豬意外發現大觀發電廠
日月潭豬 哥坪找不到豬,終點的高崖可俯瞰間壯麗的大觀發電廠
日月潭附近有個有趣的地名豬哥坪!因何得名?是豬哥多?或什麼原因取這個名字?!其實它是日月潭周邊開發比較少的地區,聽說還可以俯瞰有名的大觀發電廠,是否如此,本欄主筆抽空深入山區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進入豬豬哥坪的產業道路很有叢林味道。
跟據當地耆老指引,開車從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旁的山明橋循橋頭岔路口指標開車駛進產業道路,沿著產業道路行駛沿線有峽谷、叢林,地貌多元,因為探路花了十五分鐘走五點九公里終於抵達末端豬哥坪,迎面是一座蕃茄農場,繞過農場左方循林道往內再走約五分鐘抵達終點。
沿途有叢林山谷,終點就在大觀電廠頭頂
豬哥坪終點在大觀電廠的頭頂,俯視電廠超美,視野遼闊。
抵達終點高崖,剛好就在大觀發電廠「頭頂」,俯瞰下去水庫、山村歷歷在目,相當美麗壯觀,環境清幽,這裡年節假日可以完全避開日月潭的喧鬧,是道地的私房祕境。
豬哥坪俯視日月潭大觀電廠與水庫超壯麗,是一處賞景秘境。
居高臨下眺望大觀電廠歷歷在目,水庫蓄水碧波蘯漾與遠山相映成趣,一併遙想當年台電叢山竣嶺闢建水力電廠與水庫的艱辛。
往豬哥坪沿途找不到豬 但景觀優美
洽途除了山谷、林地和部分農墾地,想找到1隻家豬都沒有;地方人士說,該地原為台電大觀、明湖等電廠施工人員的宿舍區,地處偏闢、難有機會看到女性,「只要是女的都是西施」,豬哥之名不脛而走。
農場主人說獼猴與竹雞等生態豐
往豬哥坪終點前有座牛蕃茄農場,規劃經營觀光農場,遊客可賞景採購新鮮茄。
農場主人蔡福隆說,進入豬哥坪沿線生態豐富,晨昏都有機會碰到獼猴、竹雞等野生動物,還有蜻蛉類與蝴蝶,數量種類不少,堪稱生態祕境。農場栽植四季蔬菜和蕃加等水果作物,朝觀光農場發展,很適合半日遊。
未來規劃深度旅遊路線
豬哥坪就在大觀電廠頭頂,視野極佳。
「豬哥坪是日月潭地區,保有較原始景觀的地方!」日管處人員說,最近日管處幾年推動腳踏車旅遊已見成果,未來希望轉型輔導健行登山深度旅遊,或許有機會以專案方式推薦給遊客。
舊台十六線上的良心山蕉攤專賣良心互信
水里鄉舊台十六線也是現在投廿七線十八公里風空的陳妙(右一)阿嬤成立近廿年良心山蕉攤,成為人情味地標,蕉農都來按讚。這是去年十二月時的現場。
網路世界人情淡薄,但在南投縣舊台十六線也是現在投廿七線風空卻有名七旬阿嬤為了讓愛吃南投山蕉的消費者,即使她有事外出仍買得到道地山蕉,在廿年前闢設良心山蕉攤至今,人不在就讓顧客自由秤重把錢丟進信箱,成為南投最美的風景點。
香蕉再貴 良心蕉攤就是比市價低很多
良心山蕉攤主人陳妙忙著收購春蕉,良心蕉攤就寫上售價交由消費者自行取用付款。去年十二月現場。
去年十月起南投山蕉拜颱風之賜,價格飆漲一公斤喊到一百廿元,很多消費者為了買到貴蔘蔘的山蕉都叫苦不迭,利用採訪之便一路觀察市場反應,來到舊台十六線水里鄉中山路二段風空陳妙的雜貨攤,被一個寫著「良心山蕉,一斤50元。」紙板的良心山蕉攤吸引,下車了解發現這個良心山蕉攤讓消費者覺得超窩心。
陳妙阿嬤堅持盡量不漲價
最近幾個月蕉價狂飆,版主持續觀察良心山蕉攤不但繼續營業,她還堅持「盡量不漲價」,去年十二月上旬香蕉高檔時曾掛出一斤卅元價格,讓消費者覺得超划算,因為她相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顧客自秤自付款 一切由顧客DIY
陳妙笑談良心香蕉攤成立至今趣事,談起良心攤的成立宗旨她笑得燦爛。去年底現場。
陳妙的良心山蕉攤位很受歡迎,蕉價高、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賣一千多元,少則數百元;怎會設良心攤?陳妙阿嬤說,「年輕時我常有事出門,常有顧客撲空,還會去鄰居敲門詢問,碰面會抱怨買不到白跑一趟,為了不打擾好厝邊,乾脆就在店前方擺出這良心攤位,備妥秤與山蕉讓顧客自行秤重、付費。」
阿妙阿嬤今天不在,良心山蕉攤照常開張,請顧客自行秤重仿款一切DIY,變舊台十六線上的良心休息站。
74歲的陳妙每天一早就擺出新鮮熟成山蕉,依市場行情再低些寫好價錢,任由顧客自助取用。但是偶爾也會碰到「奧客」。
曾遇奧客偷香蕉 阿嬤笑說相欠債算了
「曾有人騎機車搬走一批香蕉,車前腳踏區和後座都裝滿黃熟香蕉,還有人假裝秤重後拿著就走。」鄰居通報她,但她笑笑地說,就當做前輩子相欠債,算是考驗人的良心。
這個20年良心山蕉攤成了「良心測驗站」;陳妙笑說,做生意就要給人方便,一根香蕉值不了多少錢,從來不想趁行情好的時候多賣、多賺錢,她習慣賣平價貨品,讓大家都吃得起。
蕉農與鄰居都說阿妙阿嬤超有同理心
水里鄉鍾姓蕉農說,阿妙姊有同理心、人情味,大家都叫這一攤是「人情味休息站」,知情的外縣市消費者只要來南投,都會繞道舊十六線來風空這個攤位買一把新鮮好吃的南投山蕉。
親自走訪良心蕉攤,主人適巧不在,消費者DIY
良心香蕉攤主人不在,鄰居敦親睦鄰幫忙把真品上架。
六日下午,主筆開車繞道探訪良心蕉攤,只見雜貨店大門緊閉,但良心山蕉攤照開,攤位上擺出一把把山蕉,旁邊還儲放數大簍香蕉,攤位貨品出清時,就由顧客自取自秤付款,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流露,讓人感受該攤的魅力。
阿嬤外出不在時,鄰居林靖智等人會幫忙看顧,林靖智說,感謝聯合報導等媒體報導,顧客都知道這個良心香蕉攤做法,左鄰右舍因有這個良心攤,人情味更濃得化不開,有些顧客路過還會來問候一下,讓人倍覺溫馨呢。
良心山蕉攤主如果出遊去,在家的鄰居幫忙巡頭看尾,展現鄉村特有人情味。
探訪台灣研發蕙蘭秘密基地見證研發實力
位在魚池鄉的台中區農改場埔里分場現階段工作,以報歲蘭、虎頭蘭等蕙蘭屬植物雜交培育新種為重點。
誰說台灣花卉沒有競爭力,從蘭友口中得知台中農改場埔里分場投入頗多心血進行國蘭尤其蕙蘭的品種研發,如今已展現成果,不但國蘭業界每年外銷韓國等一千萬株蘭苗,本欄主筆抽空採訪分場,進入國蘭栽培溫室聆賞專家談研發進展,目擊國蘭研發成果進入收穫期,聞訊真的讓人雀躍。
台中區農改場埔里分場以報歲及虎頭蘭雜交育種之流水號「台中198」系列新種蘭花,在2017台灣國際蘭展中榮獲「新花獎」。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早已在南投縣魚池鄉深山設有1處培育蘭科植物的祕密基地,長期培育國蘭品種有成,繼去年取得3株優良春石斛新苗品種權之後,最近更轉型專注於蕙蘭雜交選育工作,其中流水號198品系,刻正在台南市後壁區參加「2017台灣國際蘭展」中展出,而且一舉勇奪「新花獎」。
「真的是10年磨1劍!」「或說寒窗研修十年有成!」設在魚池鄉的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埔里分場分場長陳俊位說,這個育種基地,原來設在阿里山脈東麓羅娜部落,30多年前才遷到這個偏僻山坳裡;10多年前開始主攻春石斛雜交育種,同時研發虎頭蘭和各種國蘭新品種與新種苗。
「去年我們獲得春石斛具體研究成果,並取得「新夢幻」、 「紅雀」和「金島」3株優質春石斛品種權。」陳分場長說,目前正與業者洽談技轉及量產事宜中,面對氣候異常與暖冬影響,已把其餘數以萬計的新種植株遷運到彰化大村場本部進行耐熱篩選,希望找出適合平地、高溫栽植的品系來推廣。
埔里分場長陳俊位(左一)率研究員在蘭花培育基地研究新品種見證成果。
農改場專家用報歲與虎頭蘭雜交培育的新品種蕙蘭花系超美。
如今春石斛網室清空的魚池鄉埔里分場,已由蕙蘭屬植物進駐,其中包括利用報歲蘭和四季蘭的香氣、虎頭蘭豔麗,雜交出兩樣優點兼具的新品系進行繁殖並申請品種權;現由分場長陳俊位博士率助理研究員洪惠娟與張富翔、研究助理王茗慧等人全心投入研發新品種,強化台灣國蘭外銷市場的競爭力。
更難得的是新研發出爐的一九八C蕙蘭品系,日前拿到台南國際蘭展展示,其中一株開出紅褐色花朵的新品系就獲新花獎的肯定,再來就是繁殖穩定的品種申請品種權。陳俊位說,「我們希望找出不同花期的蕙蘭雜交授粉,開發出新的品系強化台灣國蘭競爭力與實力。」
國蘭培育基地開發的新品之一。
台中農改場已把研發多年產生成果的春石斛蘭移到台中場本部進行耐熱測試雨要篩選出耐熱品系推廣,這是研發人員去年在埔里分場工作情形。
台中農改場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國蘭花開超美。
「未來四季蘭可以直接在溫控室進行檢疫直接出口韓國等地,中部已成國內最大的四季蘭出口中心,培育的業者最多數量最大,預估二年後可以看出成果。」秘密研發基地人員全力以赴,希望新品系五年內可以上市。
天外飛來殞石?蓮華池山區巨石驚奇
蓮華池與火培坑後山交界處飛來巨大無比,人站石上顯得渺小。
好奇怪!好特別!我們日前清理蓮華池研究中心後山與火培坑交界山崙時雜草時,赫見樹林中央有顆巨大的石頭,外型紋路很有特色,周邊都是黃土山坡與樹林,卻有此巨石佇立超醒目,是否遠古時代外星殞石墜落?
這顆巨石從何而來至今仍是鄰近民眾談資,有人懷疑是外星飛來的殞石,實情如何不得而知,為了探究巨石何時出現與發現,主筆今天就與好友一起上山,開車進入蓮華池研究中心再往後山疾馳,經過王姓鄉民的住處再循產業道路走約五分鐘,林道停車走約一分鐘就到達巨石所在。
蓮華池研究中心後山的飛來石佇立樹林顯得很突兀,消失數十年再由地方與蓮華池研究中心連手找出傳說的巨石。
哇!真讓人驚奇的巨石,附近民宿主人王清也來到現場回憶童年趣事。他說,「我記得童年牽牛來這附吃草,就有這塊巨大石頭的屹立林間,放牛吃草之餘就爬上巨石玩耍或休息,我們都稱它是牧童石。」
蓮華池研究中心人員與附近民眾聯手找出傳說中的飛來石,石頭紋路超美。
居民回憶童年就有,牽牛來吃草爬巨石玩耍稱牧童石
王清回憶說,巨石周邊早年樹木還未成林,長出很豐盛的青草,牛隻愛吃就天天牽牛來此吃草,該地就取名「牛草埔」寓意養牛的地方。
道華池後山飛來石人站上去顯得很渺小。
飛來石承載許多村民童年回憶 巨石紋路乾淨漂亮
當年鄰近小孩子都會把水牛牽來「牛草埔」吃草,再爬上巨石休息,承載周邊許多人的童年甜美記憶;大家都在猜巨石從何而來,後來一忙忘了它的存在。
「1970年代魚池鄉努力造林,巨石漸被林木湮沒,因地貌改變,至今多數人已忘記確切位置,變成年輕人心中的傳說。」住蓮華池的黃紹政及的蓮華池研究中心保育員王德華說,春節前,有居民想起往事,邀與王清等深入叢林,把它的位置標示出來。
日前,黃紹政等林試所人員到現場劈荊斬棘,讓巨石重見天日,目測露出地面部分,長近7公尺、寬2.5公尺、高2公尺,但還有大半埋在土裡。王德華說,巨石質地屬堅硬砂岩,有著潔白漂亮的紋路,重新亮相,讓蓮華池多了一個駐足據點,巨石何來也給大家一個想像空間;
蓮華池後山飛來石周金都是黃土極少石塊,何以會出現這塊巨石至今仍讓附近居民泶悶。
這顆飛來石位處樹林內,周邊生態豐富,離林道不到廿公尺,王清說,上山運動常會撞見果仔狸或松鼠在巨石上跳躍覓食,真的很有趣。
飛來石周遭生態豐 來源成謎
問題來了:這裡是山脊、山的最高點,石頭怎麼來的?整個樹林的土質…沒有石塊、沒有砂子、也沒有碎石,是純度很高的黃土…,地方有人說是不知何年何月外太空飛來的殞石,就稱它為「飛來石」
信義鄉琉璃光吊橋園區也有飛來石
看到這顆來源充滿回味的「飛來石」,不禁想起信義鄉自強村琉璃光吊橋園區出口的一線天景點,也有一顆飛來石卡在石逢間,讓人看得驚心動魄。
信義鄉琉璃光吊橋健行園區的一線天飛 來石驚險卡在石縫。
但信義鄉這顆飛來石體積,則沒有蓮華池這顆大,兩相比口同小巫見大巫,它們從何而來不可考,就讓讀者想想吧?
蓮華池與信義飛來石大小相差很大各有千秋
信義鄉琉璃光吊橋健行園區出口的一線天上一顆飛來石讓遊客印象深刻。
蓮華池與火培坑交界處的飛來石碩大無比。
郊區自行車道出現另一種可愛爆表路霸_蚱蜢超吸晴
大蚱蜢飛到竹山鎮郊下坪自行車道就站在路中央不走,一付勇者無懼的樣子,模樣超萌。
哇!那不是大蚱蜢嗎,怎會站在佇立路中央不走?蚱蜢說「你們人類真是的,這裡是我的地盤,你們才是外來人!」
竹山鎮下坪往台大實驗林植物園的自行車專用道,溪流淙淙生態豐富,是候鳥的天堂。
時序入春,竹山鎮郊下坪自行車專用道溪水淙淙,溪底不時有候鳥出沒或漫步或覓食,自由自在的飛翔,對穿梭兩岸的自行車與行人絲毫不看在眼中,中午時分,與好友沈揮勝徒步逛一圈下坪自行車道尋找意外驚喜。
大蚱蜢飛到自行車道駐足
走著走著,赫見一隻大蚱蜢飛到馬路中央駐足不走,只見牠大喇喇的站在柏油路上,似在思考或聆賞什麼,就是對我們兩名外來人不理不睬,呀,真有趣,趕緊拿起相機手機拍下牠的英姿。
站在路中央任你拍照還擺POSE
只見牠面對人類的好奇拍照,絲毫不以為意,好像在說我很英俊很壯吧,要拍就拍個夠,眼珠還不時轉動看看我們兩個人,那種蚱猛看人的眼神,真的讓人覺得萌又有趣,邊拍邊繞道離開,請牠快點飛走莫成車子輪下冤魂。
大蚱艋霸著自行車道一付勇者無懼模樣。
蚱蜢又名草蜢是蟲的俗稱 長相很有趣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資料顯示,蚱蜢本名草蜢,在中國北方也稱螞蚱,是蝗蟲和螽斯共有的俗稱,但一般多指蝗蟲而言。在生物學分類上,「蚱蜢」一詞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蟲;「菱蝗科」又稱之為「蚱科」,而「短角蝗科」則又稱之為「蜢科」。
蚱蜢全世界逾萬種 各地有不同稱呼
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草螟、螞蚱等數種俗稱,但因蝗蟲和螽斯的外型相近,不同地區的人對這兩種昆蟲常有各種不同的稱呼,例如「把蝗蟲稱為蚱蜢,把螽斯稱為草蜢」,或是「把蝗蟲稱為短角蚱蜢,把螽斯稱為長角蚱蜢」等等。
人生通於築夢 黑手變牛蕃茄等農業生產達人
黑手老闆蔡福隆時行栽種牛菜茄有成,變成有名牛蕃茄達人,生產高峰帶著工人採收。
採訪日月潭多年,聽說豬哥坪有座生產牛蕃茄與小黃瓜出名的農場,栗子南瓜品質好受肯定,連絡敲定採訪時間,開車從中潭公路向山山明橋轉進產業道路往豬哥坪行駛,走約十分鐘抵牛蕃茄農場映入眼簾,主人蔡福隆已在等著我的到來,聽他敘述人生的轉折,真的 人生如戲。
蔡福隆親自巡視牛蕃茄園了解生產情況,調整栽種做為。
蔡福隆細心照顧黃蕃茄。
過怎樣的人生要靠自已打造
「人生有許多種可能!就看你要怎麼做?」農場主人蔡福隆娓娓道來他的轉型,四年三班的蔡福隆說,他國小畢業就進工廠當學徒,3年熬成射出成型師父,16歲創業當老闆,33歲碰到瓶頸,關掉工廠休息一段時間,有次看見牛蕃茄紅紅的長相很美,就改行從事牛蕃茄中盤商,接著頂讓取得這塊國有地承租使用權,只是從沒種牛蕃茄經驗, 一切都從頭學起。
初涉農業從頭學起 一頭栽進牛蕃茄等栽培領域
當年,只要聽說有人牛蕃茄種得很成功,就跑去觀摩;誰種失敗也跑去了解原因,汲取他人的經驗修正栽培方法,晚上揹著手電筒到農場巡視小黃瓜與牛蕃茄生長情況,記錄研究,逐步悟出訣竅。
看小黃瓜成長很開心
蔡福隆的小黃瓜長得健康,長得快又好吃。
蔡福隆說:「我夏天曾看著小黃瓜一暝大一尺,冷的時候一晚長約一吋。」小黃瓜就跟人一樣,要營養均衡才長得壯,「我發現土壤是種植農產成敗的關鍵後,不惜成本引進荷蘭泥碳土做培養土,愈種愈好。」心情超好。
辛苦栽培後得來的是快樂豐收,遫理準備上市。
務農要用腦筋 錯開產期為農產增值
但農產品如果賣不到好價錢,也是做「白工」;蔡福隆說,「務農一定要用腦筋,秋冬別人搶種牛蕃茄時,我就休耕兼休息。」因為他錯開農產黃金生產時段,選擇夏天最難栽培的季節下手,「如梅雨季別人種不來的小黃瓜,夏天最難照顧的牛蕃茄,反而是他的生產旺季。」
反向操作有成
他反向操作有成,八八風災後一箱小黃瓜曾喊到4000元,低價一公斤也要6、70元;牛蕃茄一公斤100元以上、聖女小蕃茄一公斤曾賣到400元,平價批發約1、200元,賣得嚇嚇叫,去年九月風災加雨災,他的小黃瓜一公斤喊到200元還缺貨。
蔡福隆種的栗子南瓜顆顆渾圓碩大。
投進栗子南瓜種植 找最高等級種籽
最近四年他還投入最難栽種的栗子南瓜栽種,他堅持要種就種最好的,出手買來日本最頂少水栗子南瓜種籽栽培,他說,這種南瓜很嬌貴,花朵黃葉都不能沾到果實,愈種愈有心得,他就產地行銷,識貨的消費者循線跑來購買,一斤五十元很多人搶著買。
蔡種出碩大渾圓的栗子南瓜賣相超好。
小蕃茄從綠轉黃變紅。
面對國內批發市場亂象,蕃茄今天一公斤六十元,明天就折半,讓他吃了很多悶虧,他說,正規劃做觀光農場,屆時消費者還可以來做體驗。
黑手轉型從農的蔡福隆經過近廿年努力,不但贏得「牛蕃茄達人」封號,他說,所種的農產品都喝山泉水,吃起來質感更不同,有機肥一定用大品牌,他說,「種植農產是良心事業,我的產品自己敢吃才敢送菜市場。」
蔡所種小蕃茄如同綠蔭般繁盛。
他的產品還走多元化,例如蕃茄就有小蕃茄至牛奶蕃茄‚黃金蕃茄等,一斤黃金蕃茄曾喊至八百元照樣有人搶著買,再造人生第二春,這種人生的身分成功轉換,是勇於接受挑戰的蔡福隆人生的最佳寫照。
他種牛蕃茄種出知名度,還有大陸人來請教或邀他前往投資,都被他拒絕;他說,現在做網路直銷與宅配業務、觀光採果很忙。要買他的蕃茄與子南瓜等農產可洽電0953-855022蔡先生。
豬哥坪向產業道路很有原味,常有野生動物出沒。
豬哥坪在那裡要怎麼走?它的道路入口在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旁的山明橋,橋頭岔路口有指標,末端里程為5.9公里。因地名特殊,常有遊客詢問裡面是不是有很多養豬戶?或是專營「種豬」行業?千奇百怪的猜字謎,常讓日月潭居民噴飯呢!
豬哥坪蕃茄農場的小黃瓜五月可以上市。
事實上,該區除了山谷、林地和部分墾作地,想找到1隻家豬都很不容易。地名由來,地方說法是該地原為台電大觀、明湖等電廠施工人員宿舍區,位置處偏闢、難有機會看到女性,「只要是女的都是西施」,豬哥之名不脛而走,聽聽笑笑就是了。
集集大山下的影雕女藝術家
秋水緣主人黃秋紅的影雕作品,充份展現她的藝術天份與耐性。
影雕是什麼?首次從高中同學也是知名畫家唐龍才口中聽見集集鎮郊洞角附近有名女性影雕藝術家黃秋紅,因而產生好奇,開車尋奇來到黃秋紅影雕工作室,身栽廋弱的秋紅束護腰等候我的到來,聽她聊起從雞農果農變成影雕藝術家的過程,展現身為女人的超強可塑性與可能性。
從雞農果農走向影雕藝術之路
影雕藝術工作者黃秋紅只要有空就進行創作。
如何踏上影雕之路?五年四班的黃秋紅說,原來從事服裝設計,從而結識另一半陳孟熙踏上紅毯來到集集大山山腰幫忙養雞,養到只要看到雞的眼神就知道有沒有生病,後來又夫妻一起種紅龍果,只是時機不對,行情好一斤十多塊錢,平常都是個位數, 那有現在一公斤動輒五十元甚至百元,勉強維持家計。
九二一重建投入影雕學習之路
只是好景不常,921大地震時平房半毀,當時她心律不整安裝心臟追蹤器隔天要回診,一場大震道路中斷,讓她欲哭無淚,好不容易才與主治醫師聯絡上取下追蹤器,住家半毀露宿一個月後, 她用己力修復並參加手工藝中心輔導的集集影雕村以工代賑學影雕。
影雕需有點石成金能耐
影雕藝術工作者黃秋紅創作無數,件件都是她的心血結晶,右前方網點製作人像是她突破材料限制的成果
「影雕是一套蛻變自傳統絹印的新工藝創作法,結合電腦影像處理、石材加工、噴砂和彩繪、貼金等多元工藝技巧。」黃秋紅說,創作影雕的材料除了石頭,也可在瓷器、玉石、玻璃、竹片、堅果殼等進行影雕創作,主題不限,如佛經、人像、風景圖片,甚至可依個人需求量身訂製,完成精緻、典雅,深具收藏及紀念價值作品。
學藝之路不怕挫折
學影雕曾遇挫折嗎?黃秋紅說,研製網點製作人像時,技術沒問題,試遍能用的石材都失敗,還有學員向老師告狀說她浪費石材,害得她被老師痛罵「做不出來就不要做。」讓她覺得超沮喪,衝出教室想給車撞死算了,好在許慶福老師說她方法對,就剩找到合適材料就對了,後來她找到磁磚成功製成網點人像創作,成功刹那不禁痛哭,老師都嚇一大跳。
黃秋紅的秋水緣工作室佈置陳列俱現她的巧思與創意。
影雕工藝術結束 她接棒成立工作室走自已的路
只是集集影雕工藝村運作六年後,因故結束營業,她在關門前三天決定建立影雕工作室;輔導的手工藝研究所老師黃禮信看見進進出出卅多名學員還落得關門結局原有些感傷,乍聽她要在山村打造工作室,感動落淚。
好友力挺助建工作室 開幕百人來打氣
想起成立工作室的艱辛?黃秋紅眼眶泛紅的說,建工作室花一百餘萬元,好在有名好友幫忙圓夢,當時有影雕同學說她開不到一個月就會倒閉,但她堅信事在人為堅持至今,開幕時湧進百餘人給她打氣,是她堅持創作的動力。
自嘲有耐力靭性 研習人數一路成長
「影雕最辛苦在找石頭素材,找到了還要搬運比人重逾數倍的大石頭。」瘦小的黃秋紅自嘲好在她有女性特有的耐力與靭性,再大的石頭都難不倒她;經過一年苦熬,訂單慢慢上門,曾有一天獨辦三場百人研習的記錄,比雕刻村一年的量還多,老師知道了都肯定有加。
接百件心經影雕 完成挑戰超有成就感
黃秋紅的最大影雕心經作品坐鎮工作室,瞬間讓人心靈沉殿下來。
在她努力之下,影雕訂單一批接一批,曾有一次接到一百件心經影雕單子,因石材切開才知能不能用,她找二百件石材來創作,一站就是十多小時,趕在六個月內交件,心經影雕的製作故事傳開後,很快就銷售一空。
最小的蛋雕觀音作品。
花品配植栽展現不同美感,一片變紅葉子突顯巧思。
後來製作佛像影雕也深受歡迎,大至心經小至花器都讓人驚艷,成就了她的人生夢想。她用生 命創作,舉辦個展,豐富影雕的生命力。
但她的影雕藝術創作之路,面臨三D列印技術的衝擊,費心尋找石材再創作出來的作品,好不容易出爐,卻被他人透過3D技術抄襲販賣,一點都不尊重智慧財產權,讓她覺得很受傷。
影雕職業傷害手術 重新出發
手術後修養中的黃秋紅仍天天思考未來創作之路怎麼走下去。
只是噴砂影雕很費力,長期搬運石材造成脊椎受傷,加上製作時要聚精會神不能出錯,眼力也受損,四節脊椎受創痛如刀割,去年八月接受手術治療安裝六個支架與二個墊片,經半年休養慢慢復原,計畫最近重拾雕創作,歡迎預約,電話:049-2764778。
她的影雕工作室牆面以濁溪石做壁磚,進入工作室周邊環境自力打造,花草樹木經她多年的栽培,環境清幽,搭配她的匠心獨具陳設,已成集集大山山腰的地標。
想幫小孩預約兒童節菇菇節健行嚐菇宴快來竹山預約吧
竹山鎮長黃丹怡(左四)率竹山社區媽媽與鯉魚社區菇農宣佈四月一日菇菇節健行與菇宴即日起受理報名與預訂。
時序入春,二二八連假後,接著是兒童節連假,想要大手牽小手快樂出遊的民眾有福了,竹山鎮官民聯手貼心規劃兒童節免費健行,遊客還可以預約菇菇宴品嚐最新鮮的菇類料理哦,以菇做主題的健行今起向竹山鎮公所網站報名,前1000名報名者,活動當天還能試手氣參加菇菇抽抽樂。
兒童節健行菇宴迎接四月連假
竹山四月一日菇菇節的菇宴料理菇菇芝麻包超吸晴。
228連假過後,很多民眾都在詢問接著來的兒童節有那些親子活動可以規劃參加?竹山鎮長黃丹怡立即指示結合竹山社區媽媽教室發展協會,生產香菇的鯉魚地區菇農張信敏規劃推出菇菇節健行活動,要讓鎮民與遊客來趟地方產業文化知性之旅。
竹山鎮長黃丹怡(左)與竹山社區媽媽教室負責人兼里長曾鈺琄(右)端出四月一日茹茹節健行要推出的菇宴料理,想吃菇宴要先預訂。
鯉魚地區種菇出名 菇菇宴每桌二千五百元物超所值
「位在清水溪畔的鯉魚里,因西側山地貌似鯉魚而得名,環境優越,得天獨厚的氣候及甘泉水,出產品質優良的菇類,吃起來口感紮實。」張信敏說,鯉魚里廿戶菇農年種香菇等300萬包,年產值7500萬元。
竹山鎮長黃丹怡宣佈四月一日茹茹節健行即日起受理報名。菇菇宴開始接受預訂,有訂才有。
為了行銷菇產品,菇農與竹山社區媽媽教室負責人曾鈺琄帶媽媽們規劃菇宴,推出香菇米糕與百菇壽司‚百菇雞湯與烘肉筍香菇‚菇菇芝麻包等色香味齊全菇料理九菜一湯,美食「菇」宴訂桌限量50桌,每桌2500元,想嚐菇宴先向竹山鎮遊客中心049-2657668。
菇菇節有抽抽樂,菇寶限量故事繪本等
活動當天有菇菇抽抽樂、集「菇寶」兌換限量50本的故事繪本、品嚐美食菇宴、菇菇走秀、香菇姐姐帶動唱,健行等,要讓親子度過美好兒童節,即日起至24日上竹山鎮公所網站報名或至竹山遊客中心現場報名,或電洽049-2642175轉611-614。
下坪健康步道生態豐富多元 垂枝女貞蓄勢綻放
四月一日竹山菇菇節健行路線的下坪吊橋超美。
竹山下坪溪生態豐富,春眉泣交舉目可見各種鷺鷥 出沒覓食漫步溪流。
健行部分4月1日上午8時從克明宮出發至台大實驗林熱帶植物園,經下坪「垂枝女貞」沿岸步道回到克明宮,全程約4.6公里,沿下坪溪河岸,沿路生態豐富,騎單車步行兩相宜。
四月一日竹山菇菇節健行下坪,遊客可以觀賞超美的垂枝女貞開花之美。圖/竹山鎮公所提供
菶枝女貞再半個月就綻放散發芳香。圖/竹山鎮公所提供
下坪溪巴西龜爬上石頭曬太陽。
為了解健行路線特色,版主親自試走一趟,下坪溪沿線大白鷺與小白鷺,蒼鷺,磯鷸等出沒溪流覓食,吃罷輕鬆飛翔,巴西烏龜爬上溪中石塊曬太陽,「垂枝女貞」約半個月後開始綻放,屆時女貞花香將令人心曠神怡。
生態導賢員肯下下坪步道很讚
生態導覽員葉建興說,這條河岸是投縣水鳥生態最豐富路線,春夏之交有大批候鳥飛來棲息覓食再北飛,運氣好還可以看見稀有池鷺等珍稀候鳥;這條健行路線健康好玩好看,值得體驗。
日月潭出現與食人魚一樣恐佈的魚虎咬總統魚
外來魚種魚虎超兇良,把日月潭有名的總統魚咬掉半截,讓人看得怵目驚心。圖/日月潭四角吊網船屋舢舨漁筏發展協會理事長鄭智民提供
「這下麻煩大了!」宣稱與食人魚一樣恐怖,一口就能咬掉人類手掌的強勢外來掠食魚類「魚虎」,拜去年暖冬之賜,被發現在日月潭水域大量繁殖,漁民保守估計幼魚逾萬尾,緊急通報日月潭區漁會,並主動撈除約1500尾,但漁民發現還有不少個體橫行潭區,顯示日月潭生態失衡,擔心牠們可能在「日月潭萬人泳渡出沒行兇。」憂心成為萬人泳渡與潭區魚類生態終結者。
漁民透露,2005年日月潭魚虎現蹤,起初一度以為是泥鰍,日月潭四角吊網船屋舢舨漁筏發展協會理事長鄭智民表示,2005年起就有零星個案,但因量少未被正視。
水溫回升魚虎開始大量繁衍 一群千尾成團遊移超恐佈
魚虎的幼魚。圖/沈揮勝提供
日月潭魚虎成群在水中游移。圖/鄭智民提供
直到105年9月下旬,日月潭區漁會漁業班長賴福進發現所養的本土魚種奇力魚等復育區周圍,出現一群群外表有條狀斑紋、體長6至7公分的魚苗,以每群1000多尾數量呈球狀團聚遊移,不久之後,賴福進的復育魚區開始遭受外來魚種攻擊。
總統魚被魚虎咬掉半截 漁民確認魚虎來了
他說,當時發現附近水域不時漂來被咬掉半截的總統魚魚屍,驚覺事態嚴重,與鄭智民等漁民一邊通報區漁會,另方面聯合漁民捕撈並上網比對漁業資料,終於確定魚虎已在日月潭大量繁殖。研判可能有人水族箱偷放也不排除放生造成。
漁民自力救濟拿漁會提供漁網捕撈魚虎幼苗
外來魚種魚虎超兇狠,繁衍量很大,日月潭區漁民主動移除,一網就撈起數百尾。圖/日月潭四角吊網船屋舢舨漁筏發展協會理事長鄭智民提供
外來魚種魚虎超兇狠,繁衍量很大,日月潭區漁民主動移除,一網就撈起數百尾,已移除一千五百尾。圖/鄭智民提供
「等政府移除此強勢外來魚種緩不濟急,乾脆自已先撈捕移除。」鄭智民指出,去年9月到今年春節前,潭區漁民用漁會送來的拉網聯手移除1300至1500尾,起初魚苗都在10公分以下,但到了105年年底捕獲的,已成長到22至29公分,最大一尾80公分,嘴巴大到看起來超恐佈,讓人憂心的是隨著魚體漸大,無需親魚護衛,成團的魚球逐漸分散是危機開始,最近低溫潛入深水,較難發現或捕捉!
水溫低潛進水中 水溫升開始繁衍顯已適應環境
賴福進說,上波寒流來襲前,他巡邏潭區還發現仍有魚虎出沒, 牠水溫低不繁衍,水溫回升就繁殖,顯示已適應潭區環境,今年暖冬,擔心入夏後水溫回升大舉繁衍才是重大生態危機。
未來每年夏秋 小魚長大再大量繁殖 是生態災難開始
魚虎有護幼的行為。圖/沈揮勝提供
「未來每年夏秋,數以萬計的小魚長大後,又各自繁殖千尾魚苗,恐怕才是災難的開始!」鄭智民憂心地說,牠以一公二母方式繁衍,一次生下五百尾小魚,一群上千尾成團出沒,曾有漁民手伸潭中被小魚虎咬一口,因此如快不移除,不但今年起的萬人泳渡充滿隱憂、日月潭的生態驟變更讓漁民寢食不安。
日月潭區漁會代表葉建興說,魚虎中文名稱「小盾鱧(Channa micropeltes)」,原產地在南洋或中南半島,牠最可怕的是滿嘴利牙、強掠食性,可以長到數十斤種烏鰡或大頭鰱都難逃牠的魔掌。
外來魚種魚虎超兇狠,繁衍量很大,日月潭區漁民主動移除。圖/日月潭四角吊網船屋舢舨漁筏發展協會理事長鄭智民提供
魚虎可長到國小學童體型 張嘴與身體直徑差不多
「該魚種可長到130至160公分左右,相當於國小學童體型;張嘴與身體直徑差不多;曾在水社水域,發現重量近10斤、被魚虎咬成兩截的大頭鰱魚屍。」葉建興說,魚虎的殺傷力很可怕,若不積極處理,對漁民、泳客都構成潛在威脅。
魚虎的未來 意見紛陳有主張推魚虎三吃
日月潭出現大量的魚虎繁殖,不但漁民震驚,漁會也傷神,究應移除或因勢利導,地方有不同看法!日月潭區漁會祕書謝明慧認為,將牠們視為另類經濟魚種,像曾文水庫附近餐飲業,以「魚虎三吃」推特色產業,是可討論的方向。
「日月潭現況,幾無原生魚類。」謝明慧指出,潭區主要水族分經濟魚種和外來入侵魚種兩大類,其中後者又比前者強勢氾濫。
外來魚種入侵 日月潭魚類生態再演繹
外來魚種魚虎超兇狠,繁衍量很大,而且成長快速。圖/鄭智民提供
10年前日月潭玻璃魚氾濫造成原生種奇力魚瀕臨滅絕,5、6年前紅魔鬼又成潭區新霸主,接著出現「俗稱士官長的(九間始麗魚)」族群量以等比級數暴增,日月潭生態一再演繹,最後得到的也只是新的「外來魚種主導潭區生態」。
一派說把魚虎做資源再利用
魚虎成長快且數量大,有主張如果移除不了,比曾文水庫業者做法把牠抓來一魚三吃。圖/沈揮勝提供
「大家熟悉的草魚、鯉魚、烏鰡、大頭鰱或吳郭魚,其實全都是外來經濟魚種。」謝明慧說,魚虎的肉質、口感不差,而且體形大肉量多,如果無法全面清除,則有部分漁友或釣客反映,或可視為「資源」再利用,把魚虎當作是另一種草魚或烏鰡。
「曾文水庫與澄清湖都淪為魚虎天地,我們不希望國際知名的日月潭再淪陷。」在地漁民希望趁牠還未全成大,儘速展開強力移除,呼籲主管單位不要再觀望了,賴福進等漁民希望主管單位台電拿出魄力採獎勵捕撈方式,一尾一百元或更高,花個廿至卅萬應可清除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