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月潭小百岳四秀之一的後尖山 農業社會時代監控午後雷陣雨的神山 居高臨下遠眺日月潭 集集大山至水社大山…後半段屬挑戰路線
日月潭四秀之一 的頭社後尖山,從日月潭慈恩塔遠眺後尖山看似不高,其實後半段步道走棧道超陡屬挑戰級路線,攀登前請先評估自己體力。圖/讀者阿正提供
日月潭四秀之一 的後尖山,位處魚池鄉最南端的山岳也是JALIFE—呷生活小編的家鄉頭社村最高點,以山勢尖聳突出,爬上山頂可以俯瞰頭社活盆地及日月潭、集集大山、西巒大山、治茆山、水社大山等地聞名,在地居民稱為「望高寮」,不禁憶起農業社會時代夏天割稻曬在稻埕時,小朋友負責守望望高寮,只要看見山頂霧茫茫就表示西北雨要來了,呼喊著阿公與阿嬤·爸爸媽媽要下雨囉,快來搶收稻穀一幕。
日月潭四秀之一 的頭社後尖山,可遠眺日月潭與水里鄉民和等地。
隔多年再攀登俗稱望高寮的後尖山 響導帶JALIFE—呷生活小編攀登尋找菱果石礫 重拾滿滿童年回憶
日月潭四秀之一 的頭社後尖山,從頭社活盆地內彎往頭社佛堂停車場。圖/張美珠提供
小編離鄉多年已有一段時日未爬「望高寮」,十月底回魚池鄉採訪,媒體好友沈揮勝說要去頭社「後尖山」找尋菱果石櫟,擇期不如撞期一行開車到頭社佛堂前停車,先如廁整理再出發,小編一行帶著礦泉水踏上後尖山探索之旅重拾童年回憶,沿途巧遇多組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旅客來攀登山,遊客稱讚山勢陡峭險峻,走起來有挑戰體力感覺,爬到山頂赫然開朗。
日月潭四秀之一 的頭社後尖山,開車到頭社佛堂邊停車再沿著右方步道上行,沿途指標明顯,循指標走就對了。圖/張美珠提供
日月潭四秀之一 的頭社後尖山,開車到頭社佛堂邊停車再沿著右方步道上行,沿途指標明顯,循指標走就對了。圖/張美珠提供
後尖山海拔1008公尺 水平上升345公尺單趟行程1.2公里 尾端坡度陡屬挑戰路線
頭社後尖山海拔1008公尺,水平上升345公尺單趟行程1.2公里,前半段穿梭於活葉林與竹林交織林道走起來很舒適。
「後尖山海拔1008公尺,入口處在海拔663公尺南投客運頭社終點站。」沈揮勝說,走此山最大挑戰是水平上升約345公尺,單程1.2公里,是條需要有點體力的挑戰登山路線,走過前端產業道路穿進闊葉林,循著枕木階梯放慢速度爬升,都在樹蔭下,走起來很舒適,走到一處平台還有坐椅可休息喝水再出發。
後尖山步道經過這個拐點後進入陡坡。
後尖山步道經過這個拐點後進入陡坡,開始挑戰體力。
前半段林道坡度平緩 闊葉林覆蓋清涼舒適 接著竹林交織 未段木梯棧道坡度陡得嚇人
頭社後尖山海拔1008公尺,水平上升345公尺單趟行程1.2公里,前半段穿梭於活葉林與竹林交織林道走起來很舒適。
前半段木棧道坡度平緩加上綠蔭婆娑闊葉林覆蓋很舒適,接著踏進竹林交織棧道,穿梭青翠竹林半小時後,繼續向上迎接的是木梯棧道,坡度慢慢變陡,階梯高低落差之間,有的甚至達到數十公分,必須費力抬高腳步才能踏上上方木階,也有二或三塊水泥或木製階梯,走起來就有點喘。
後尖山穿越竹林後住入陡坡棧道,仰望主峰鐵棧道超陡要扶著兩邊繩索費力上行,有不少人被嚇退。
後尖山後段越過竹林進入陡坡,從上方瞰上山之路,先是木棧道接著是鐵棧道銜接迎接遊客。
後尖山精華段在魚池與水里交界稜線 如攀天梯兩手緊握扶手小心攀登 遠眺日月潭與腳下頭社活盆地 沿途發現圓果青礫與菱果石礫
後尖山步道穿過竹林進入挑戰級棧道,每級棧道距都超大,走起來要更小心步步為營。
約一個小時走到後尖山最險峻的陡坡也是整條步道精華路段,映進眼前的是氣勢雄偉既陡且險的階梯棧道搭建在稜線上,最後一段如同陡天梯要緊握兩旁扶手小心往上攀登到山頂,揮勝兄終於找到了此行目標菱果石礫,還有長得好可愛的圓果青剛礫,踏在陵線上,一邊是水里,另一方是魚池鄉俯瞰頭社盆地,遠眺日月潭與水社大山等,沿途有多組遊客也來探索,有人走得心驚膽跳,直呼好險峻。
後尖山步道穿過竹林進入挑戰級棧道,坡度走天梯充滿挑戰性。
紅毛杜鵑長在水里鄉境 紅艷艷花朵透明吸晴 紅豆樹結實果莢裂見紅豆掛枝頭 後尖山三角點拍照留念
後尖山水里邊界長出紅毛杜鵑花朵鮮艷晶瑩愓透。
有趣的是後尖山上生長的紅毛杜鵑剛好長在水里鄉境內,紅艷艷的花朵超晴,還有紅豆樹結果,果莢裂開紅通通的果實掛在樹枝間美呆了;來到山頂就是後後尖山三角點拍照留念,極目四望遠山近景,登高就是這麼爽快,看著家鄉活盆地,遙想當年稻浪隨風搖曳之美。下山後可走訪會彈跳的活盆地,中央大排划船買農特產品..感受村落的濃濃人情味。
紅豆樹結出紅通通日果實掛枝頭,也是後尖山的特色植物。
後尖山上的圓果青剛櫟。
後尖山上的菱果石櫟(台東石櫟)。圖/資深媒體人沈揮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