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6 月 29

紮實有趣的食農教育—信義鄉人和國小師生開拔到集集小鎮農田體驗插秧至割稻的甘苦

黃 宏璣 | 戲。鄉閭

原鄉小學食農教育著重實作  師生開拔至集集小鎮體驗種稻趣

南投縣信義鄉人和國小與民和國小三至四年級學生廿九日開拔到集集鎮林尾稻田做食農教育,下田體驗割稻趣。

集集大山我們來了!我們來學插秧!今天來體驗割稻子趣!!玉山腳下南投縣信義鄉人和國小校長莊永智與老師呂家賢等帶小朋友至集集大山下到農田體驗辛若耕耘快樂豐收的心情感受,以鼻子聞稻香,用皮膚感受炎陽的熱情,師生揮汗如雨卻笑得燦爛。

信義鄉人和與民和國小三至四年級學生廿九日到集集鎮林尾稻田做食農教育,下田體驗割稻趣。

「我們為了讓小朋友了解食物怎麼來的,食農教育就帶小朋友到田間從插秧至割稻全程體驗,雖然辛苦,但看見體驗後小朋友吃飯會把碗中菜飯吃光光,就是一種收穫。」信義鄉人和國小校長莊永智與呂家賢老師等帶小朋友下田體驗食農教育,家長肯定並豎起拇指說讚。

人和與民和兩校廿四名同學下田體驗割稻甘苦

人和國小小朋友戴斗笠持鐮刀快樂體驗割稻的甘苦。

29日一早人和與民和國小24名3至4年級學生在師長帶領下,搭遊覽車開拔到集集小鎮林尾社區稻田,展開人生首次割稻體驗課程,小朋友直率地說「很期待,心情很雀躍,等待這一刻到來。」

立春至炎夏全程體驗插秧樂至割稻

「在這之前,人和國小呂家賢老師就帶同學來到集集小鎮林尾社區體驗插秧樂趣了。(上圖/人和國小呂家賢老師提供)」老師告訴小編,當時看著孩子們彎著腰插秧一幕,好美!我靜默的欣賞了好一陣子,忍不住宿最大音量大叫!「你們!在集集大山下!水田插秧的畫面好美啊!!」一些孩子們笑了,向我揮揮手,接著繼續彎腰,還有小朋友不小心摔進稻田滿身泥,仍樂不可支,直呼這是最有泥土味一堂課。

小朋友插秧後來巡視稻苗生長情況,臉上露出將收穫樂趣。圖/呂家賢老師提供

志工教小朋友安全持鐮刀割稻至脫穀   同學專心學習直呼真辛苦

廿四名小朋友一字排開有割稻有脫穀都體驗得到,在炎陽藍天下揮汗體會豐收的樂趣

為了教小朋友正確安全割稻方法,集集休閒農業區總幹事許芙銘邀心賴農場副場長張世昌指點小朋友安全持鐮刀割稻與脫穀技巧(上圖),刀子不能向人, 割稻刀刃要向下,同學說知道了之後,24名小朋一字排開下田割稻再抱起稻穗踩脫殼機進行脫穀作業,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同學們揮汗興奮地把穩稻穗逐一割好擺一邊再抱去脫穀,志工與校長指點抱住稻梗把稻穗伸進脫穀機脫穀,四年級的全昭融與全浩恩等同學說,「大太陽底下割稻,才了解父母務農養小孩的甘苦,更要懂得惜福。」

小朋友都說體會唐詩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的意涵了

人和國小校長莊永智(右一)幫同學踩脫殼機指點如何脫穀,小朋友快樂體驗割稻甘苦。

曾參加二月立春插秧工作的白姵蓉與田函霓等人告訴小編,「我們一路從插秧到巡田水·除草與割稻體驗下來。」終於體會老師要我們背誦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涵了。」「現在吃飯都會把飯粒吃光光,不辜負父母辛勞與老天恩賜食物。」

信義鄉人和國小師生開拔到集集大山下戴起斗笠插秧持鐮刀割稻趣,小朋友表情超有趣。圖/人和國小替代役曹書豪提供

一堂食農割稻實作  小朋友說更珍惜食物

「下田體驗後,同學們吃飯就會想起可以琅琅上口的鋤夫日當午這廿個字。」力推體驗教學的呂家賢老師說,就是要讓小朋友親自體會做農的辛勞,才不會浪費得來皆辛苦的食物;人和國小一路推展食農教育著著體驗,不但帶同學插秧割稻,往年還帶小朋友學種原住民食糧小米至近年紅透半邊天的健康食物紅藜,就是要引導同學了解食的文化,懂得珍惜食物。

人和國小同學懷著興奮心情體驗割稻的甘苦,表情超可愛。

同學體驗割稻後再到林尾社區由家長帶著包粽子(下圖三張由人和國小替代役男曹書豪提供),全姓與田姓等同學邊包邊說,沒想到好吃的粽子包起來要有相當技巧,一路有志工叔叔與阿姨等帶著實作,真的意義很深,不能再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要得感謝。

                  

下田體驗讓同學了解如何對待土地 分得白米要去台中義賣所得購書

小朋友親自割稻後休息觀賞收割機快速收穫一幕,未來校方可獲一百公斤白米要去台中銷售,所得買書充實圖書室。

為何跑老遠到集集小鎮體驗插秧割稻?家賢老師說,就是要讓同學知道你如何對待這塊土地,土地就如何回報你,有耕耘才有收穫,沒有自吃的午餐。從而讓小朋友從中了解土地與食物的連結,幾年下來效果不錯,同學們吃東西不再浪費,就是最大的收穫。

在炎陽下割稻雖很辛苦,但人和的小朋友卻樂在其中直呼體會父母辛勞。

人和國小師生在集集鎮林尾社區農田插秧到割稻收割後,將可得到一百公斤的白米;如何運用?家賢老師告訴小編「我們將做成一台斤一包,包裝也有設計,七月要拿至台中市廣三sogo廣場義賣,所得就去書局買書供同學閱讀。

鎮長與議員都來加油打氣

集集鎮籍議員陳昭煜與鎮長陳紀衡都跑來為割稻小朋友加油打氣,並親自下田割稻。

「說實在,城市人甚至鄉下不少小孩應該只看過白米,不知道白米背後需要多少汗水換得。」因此集集鎮長陳紀衡與縣議員陳昭煜也到場幫小朋友加油打氣。想體驗食農教育可洽電許芙銘:0931-559515。

小編長期觀察偏鄉的教育做法,從食農教育就能體會「城鄉差異」,而不是都市觀點的「城鄉差距」了。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8

輕旅行_信義鄉牛稠坑風櫃斗山柳家梅園後山探索百年火燒栲與特有種變色龍短肢攀蜥

黃 宏璣 | 戲。鄉閭

信義鄉風櫃斗山探索火燒柯意外收穫之旅  

信義鄉風櫃斗山置高點有株樹齡逾百年胸圍近五公尺的火燒柯超壯觀。

小編一趟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山探索柳家梅園主人柳慶祥形容難得一見百年樹齡火燒栲,跟好友搭資深媒體人沈揮勝的四輪傳動休旅車上山至半路被一顆巨石所擋,只好下車徒步上山,未料因改徒步,除了運動還發現台灣特有黃肢攀蜥與莫氏樹蛙,洽途經過綠意盎然孟宗竹林夾道歡迎,雖然炎陽高掛,但因有竹林乘涼不覺熱氣逼人,也是此行的意外收穫。

風櫃斗山的孟宗竹林景觀超優走在竹林夾道林道超舒服。

原鄉有名柳家梅園腹地廣    園主上山探秘發現百年栲樹分享

從風櫃斗山可以眺肓信義鄉羅娜等部落與玉山群峰。

信義鄉牛稠坑知名賞梅勝境「柳家梅園」,後山腹地廣大、生態豐富;最近,園主柳慶祥上山探祕,在海拔約1350公尺的闊葉樹林中發現1棵直徑約150公分、胸圍近5公尺火燒栲。他26日興奮地帶著小編等上山探索這株火燒栲說,如此巨大栲樹難得一見,並視之為該座山頭守護神!

上山途中車被巨石所擋改徒步  揭開意外收穫之旅

柳家梅園後山有台灣特有種短肢攀蜥,這隻是雌短肢攀蜥。

車行約廿分鐘意外被二個滑落的大石阻住前行道路,駕駛是資深媒體人沈揮勝在柳慶祥指揮下在陡峭林道倒車停於一處較寬地點,改為徒步上山,主人邊走邊導覽,對生態攝影專家沈揮勝發現路邊有生物在爬動,定晴一看竟是台灣特有種的一隻母短肢攀蜥,為了趕路拍照就快步上山,途中一棵高大台灣橄欖樹下蓄水桶停棲二隻莫氏樹蛙,似在休息,拍照後兼程上山經工寮與水池望見火燒栲挺立山腰。

往火燒柯山路的大橄欖樹下蓄水桶有二隻美氏樹蛙在沈思。

居高臨下景觀超美  俯瞰羅娜等鄉視野廣

從風櫃斗山可以眺肓信義鄉羅娜等部落。

此時眺望山下,不但景觀視超美,羅娜與望鄉等地近在眼前,還可以遠眺玉山群峰,涼風徐徐吹來超舒服,的確是登高望遠好去處。

來到火燒柯面前仰望真雄偉樹如其名

風櫃斗山置高點一株逾百年火柯超壯觀,園主把牠當寶珍惜,樹上還寄生一株高大鵝掌籐。

隨後抵達夢昧以求的火燒柯面前,樹姿挺立顯示仍很健康;「火燒栲又稱火燒柯,分類上屬殼斗科、栲屬,它的葉片正面是綠色的,但葉背卻是焦褐或咖啡色的,而且顏色很飽合。」熟悉植物生的沈揮勝說,當山風吹來葉背翻出,整棵樹的葉子看起來就像剛被火烤焦一樣,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名稱。

從 側面觀賞百年火柯超壯觀,園主把牠當寶珍惜,樹上還寄生一株高大鵝掌籐。

火燒栲的果實外形像海膽,長滿了銳刺,但裡面的種仁吃起來卻香甜如栗子,事實上它是板栗的近親,堪稱為台灣原生栗子,是昔日山村孩童最喜愛的零嘴。

此栲樹胸圍近五公尺   巨大罕見

估計逾百年火柯超壯觀,園主把牠當寶珍惜,它結實還是裡年零食呢。

小編從林務資料發現,火燒栲的樹幹,較常見的胸徑約在5060公分之間,少數達1公尺者,樹高則在1525公尺不等;但柳家梅園後山這棵胸徑1.5公尺、胸圍近5公尺,巨大、罕見、難得,園主興奮且珍惜。為火燒栲完成記錄再循林道下山。

乘興下山巧遇台灣特有種變色龍短肢攀蜥

台灣特有種短肢攀蜥不怕人,身體色彩與樹枝融合,模樣超可愛。

下山途中,只見孟宗竹林整理得綠意盎然,徒步在竹林小路相當畫意,竹林下有台灣野百合含苞;這時揮勝兄突見路邊有隻罕見攀蜥,貼近一看疑是台灣特有種的公短肢攀蜥,在綠色植物爬行成為天偽裝色極難發現。

台灣特有種短肢攀蜥不怕人,身體色彩與樹枝融合,模樣超可愛。

這隻短肢攀蜥面對小編等好奇的觀察也抱以配合的回應,讓小編等拍個夠才離開;經沈揮勝上網比對證實是台灣特有種農委會建議應予保育的野生動物呢。

資料顯示短肢攀蜥長可達廿公分身體顏色與環境融合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指出,短肢攀蜥全長可達20公分以上,主要分佈於中海拔海拔800,公尺以上山區,是台灣特有種…在中南部的中海拔山區較為常見,也是台灣三種分佈於中海拔山區的攀蜥中,最容易見到且數量較多的種類。

牠喜歡攀爬樹木,特別喜愛於空曠的樹上和灌叢上活動,牠的體色很容易會隨環境改變,有時會變成全綠或全黑…與黃口攀蜥外型有點相似,原來被誤認是黃口攀蜥,直至1989才從嘴部顏色確認是不同種,短肢口內呈乳白色而黃口則是鮮黃色的…。

短肢攀蜥的嘴吧是自色的,是與黃口攀蜥最大分別。

看來小編一趟風櫃斗山生態探索,中途改為徒步而有意外的生態發現,雖然流了一身汗卻收穫豐碩。如上到柳家梅園後山做輕旅行可洽電049-2831190。

往風櫃斗山途中竹林夾道似在歡迎遊客。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7

夢幻般南瓜巨嬰即日起於信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展出推打卡送多力熊好康

黃 宏璣 | 戲。鄉閭

超級大南瓜即日起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展示   配合推出合照打卡A好康

超級大南比賽後運回梅子夢工廠展示與可愛的布農人偶塑像相鄰供拍照打卡,很有賣點。

「這是真的嗎?這是童話故事南瓜吧?」南投縣信義鄉知名高山嚮導全蔣清、風文菊夫婦栽種出6顆600至800多斤的超級大南瓜,其中3顆參加新北市全國南瓜賽囊括第二至四名,25日深夜安置於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門口展示,推出為期1周的「與南瓜巨嬰拍照打卡送可愛多力熊」等限時活動,梅子夢工廠再展現活力創意與話題。

展出引來拍照打卡熱  遊客說超夢幻

大批遊客來梅子夢工廠興奮與超級南瓜合照。

不意隔天清晨起就吸引大批遊客趕來朝聖與拍照,遊客告訴小編「實在巨大又夢幻,因此聽說要在梅子夢工廠展示就趕來按快門。」還有不少遊客詢問:「這是真的嗎?」怎麼可能?跟旁邊的布農雕塑那麼搭,真厲害。

高山響導全蔣清夫妻種出巨無霸南瓜  全國賽囊括二至四名回鄉展示

知名高山響導全蔣清夫妻種出來的超級大南瓜在全國賽囊括第二,三,四名,即日起在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展出並辦合照打卡A好康。圖/信義鄉農會提供

 

 信義鄉高山響導全蔣清夫婦費半年時間種出來的的超級大南瓜,上周經由信義鄉農會推薦,送到新北淡水參加全國大南瓜比賽,包辦第2、3、4名,雖然以些微之差輸給苗栗縣南瓜達人徐滄浩,但最大1顆834台斤仍打破731台斤全國紀錄,全蒋清經歷去年栽種失敗找出原因,今年二月再度栽種管理,終於種出超級大南瓜,因在南投縣前所未見, 消息傳出就引起轟動,吸引很多遊客上原鄉想看超級大南瓜。
 
比賽結束運回夢工廠安排展出   與布農人偶像相鄰如童話故事場景

超級大南瓜與布農故事的人偶相鄰超夢幻,合照打卡上傳夢工廠可A好康。

為了滿足農會粉絲的好奇與拍照需求,全國大南瓜25日比賽結束後,這3顆由信義鄉農會推薦並贊助參賽經費的超大南瓜,於周日深夜10點多運回信義鄉農會並安置在梅子夢工廠門口;26日一早被眼尖遊客發現,就引來拍照狂熱。

大批遊客興奮地與超級大南瓜合照直呼真夢幻有趣。

三顆巨無霸南瓜就與超級卡哇伊的布農故事人偶塑像相鄰,人偶與超大南瓜結合讓遊客感覺超麻吉,還有不少人誤以為這是童話故事的人造模型,邊查詢邊拍照,還有人伸手試摸直說「像真的」,現場笑聲不絕。小編現場目睹遊客反應,再度感受梅子夢工廠創意與活力,真的是南投縣農會典範。

創意無限的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佈置展示三顆奪全國南瓜賽二至四名的超級大南瓜,帶給大批遊客快樂合照。

超級大南瓜展示取名南瓜巨嬰   歡迎遊客合照打卡A好康

超級大南瓜與布農人偶塑像結合創造新話題與拍照打卡熱潮。

「25日深夜夢工廠廠長張勝正邀企畫團隊腦力激盪,採年輕人思維將巨無霸南瓜取名「南瓜巨嬰」。」張勝正說,配合超大南瓜展示同時推出為期1周的「與南瓜巨嬰拍照打卡送可愛多力熊」等限時活動,推出以來吸引一批批遊客來打卡拍照。活動詳細內容可搜尋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官網或臉書粉絲頁。還要輔導協助全蔣清種下去,讓更多人見識原鄉農業技術能力。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6

登山健行奇遇篇—日月潭迎曙光賞雲海熱點金龍山附近步道傳山羌撞山友趣聞!

黃 宏璣 | 賞。生態

日月潭附近產業道路傳出保育動物山羌撞到山友奇事

南投縣資深媒體人沈揮勝也是生態攝影達人,日前在魚池鄉山區爬山健行巧 遇保育動物山羌疑似遭天敵石虎追捕跑來向他求助。圖/沈揮勝提供

「電影有慧星撞地球,現實社會有保育動物山羌撞山友!」這不是虛構而是確有其事,而且發生機率可以罕見來形容,這種巧事卻被中國時報南投縣資深記者也是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碰上了,還有圖為證;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告訴小編從圖相看來,的確很難得一見;他消遣沈揮勝說「你可以去簽支樂透了。」當事人懷疑山羌可能要逃避石虎追逐,為了逃命只顧奔逃才會忘我的撞上他。

資深媒體人爬山健身先巧遇石虎

中時南投縣資深記者沈揮勝日前下午在魚池鄉山區爬山健行巧遇保育動物石虎,接著發生山羌疑似遭天敵石虎追捕跑來向他求助,此石虎非現場那隻。

沈揮勝告訴小編,他在6月20日下午3點鐘左右,利用休假到日月潭附近1處產業道路轉彎處,走著走著忽然聽到1群小彎嘴畫眉急促鳴叫聲,他立即駐足想看看發生什麼事,赫見1隻很漂亮的石虎,從樹叢走到路面,走到路的正中央驚見有人,牠就從容轉身又回到樹叢裡,這人與石虎距離不到3公尺,眼睛看得很清楚,可惜前後僅約3秒,來不及掏出手機按快門。

回程折返發現石虎地點赫見山羌朝他跑來疑向他求救

山羌從石虎出現處朝記者方向狂奔,像是要向記者討救兵。圖/沈揮勝提供

「當天傍晚5點左右我從山區折返原地,才思考石虎會不會再出現?就先把照相機拿在手上備用,未料在距離現場約150公尺處時,突有1隻山羌從先前石虎出現那個草叢,朝著記者迎面狂奔而來。」沈揮勝形容說時遲那時快,山羌很快跑過來,好像是要向他求救。

這隻山羌跑來向資深媒體記者求助,照片有順序排列,這張顯示山羌又接近了記者一些。圖/沈揮勝提供

「野生的山羌,平時看到人像看到鬼,只會迅速逃離,不會往人的方向跑。但這隻個體,極可能是受到天敵追捕或驚嚇,才會往人的腳下跑。」楊國禎說,這已非幾萬分之幾的機率可以形容,只能以一句「相當罕見」形容。

資深媒體人見山羌跑來拿起相機按快門記錄那一幕

資深記者沈揮勝用廣角鏡頭拍下跑來疑似求助的山羌,這張距離他已不到5公尺了。圖/沈揮勝提供

就在牠迎面衝來的瞬間,擅長攝影的資深媒體記者拿起相機連按快門,連拍到6張照片,包括山羌從遠處衝到他腳前,撞上他的雨鞋跌倒,然後轉身奔跑的過程。」他說,當時光線很暗,且事出突然,但能拍到山羌朝他奔來撞到他所穿雨鞋再逃走,只有撞上剎那拍不到,全程拍照山羌撞到山友一幕已經是很幸運了。

這張距離更近了。圖/沈揮勝提供

山羌跑來向中時記者求助因煞車不及撞鞋摔跤可能自己也嚇到,朝原路又快速逃走。圖/沈揮勝提供

小編好友爬山健行常有奇遇   有圖為證不是蓋的 

山羌瞬間即逃離被撞的記者一段路。圖/沈揮勝提供

「有圖有真相,絕對不臭蓋。」以小編認識沈揮勝多年經驗,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沈記者為了心臟健康,可說風雨無阻天天抽空爬山,走遍魚池鄉等周邊鄉的林道鄉間小路,曾在鄉郊與眼鏡蛇對峙,發現珍稀植物如台灣原始觀音座蓮等,還曾在共和村與山羌,山豬,一趟故宮南院行拍到國家一級保育類野鳥「黃鸝(黃鶯)等,他的一生可說與生態結上不解之緣。

沈揮勝到那裡都有奇遇,在故宮南院拍到國家一級保育類野鳥「黃鸝(黃鶯)」。圖/沈揮勝提供

專家覺得相當罕見  研判山羌一定被石虎嚇壞了

山羌朝人迎面衝來的放大圖之1。圖/沈揮勝提供

小編求證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類似山羌撞上人情況多見嗎?楊理事長告訴小編「真的夠罕見。」忚個人研判山羌應是碰到奪命大事才會狂奔到撞到人還跑,從他多年野外經驗,山羌對聲音與移動動物敏感度高,對人的影像判別能力較弱才會發生撞人再跑。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5

賞法國菊兼避暑_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至排雲管理站法國菊盛開迎接山友

黃 宏璣 | 遊。山水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夏日法國菊盛開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到排雲管理站前的法國菊綻放迎向藍天。圖/玉管處提供

時序進入炎炎夏日,現在上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不但氣溫比平地低且涼爽,是避暑郊遊好去處,目前則是盛開的法國菊迎客來,一簇簇的法國菊雪白花朵迎風招展,讓人視覺超舒暢,還有機會與珍貴稀有的黑長尾鴙或山羌(下圖左一至左三,圖/玉管處提供)應不期而遇哦。但因六月連續下豪大雨部分路段易落石,玉管處呼籲遊客上山前先致電信義警分局049-2791260或信義工務段049-2791510洽詢路況並建議雨天不要冒然上山。

玉山國家公園位在塔塔加的排雲管理站前法國菊盛放,花期約有一個月。圖/玉管處提供

法國菊從歐洲引進台灣以高山為家,夏季開花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到排雲管理站前的法國菊綻放,在高山藍天下益顯漂亮。圖/玉管處提供

「法國菊從歐洲被帶到台灣山區繁殖,由於山區環境如溫帶歐洲,法國菊適應了台灣土地,從此以高山為家,並在夏季節開起花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林文和告訴小編說,從塔塔加遊客中心至排雲管理站服務中心與警察小隊一帶,六月進入法國菊開花期,花期約一個月。

塔塔加遊客中心,排雲管理站與警察小隊前法國菊盛開

玉山國家公園排雲管理站警察小隊前的法國菊盛放在藍天下益顯漂亮。圖/玉管處提供

山友開車抵塔塔加服務中心前路邊就有法國菊在花圃迎風招展,接著在保七警察小隊與排雲管理站周邊花圃都有一簇簇法國菊從草叢竄出地面,與藍天爭輝。另外在停車場與石山地區也有少量法國菊盛開,讓人驚艷。

八通關古道法國菊被箭竹與高山芒   觀高則毛地黃與虎杖取代法國菊

          

這種外來菊科植物以一片白色花海征服台灣高山,已在台灣高山定居超過百年。網路流傳八通關古道、觀高等沿線還有法國菊可觀賞;但玉管處巡查員告訴小編,觀高已被毛地黃與虎杖取代(上右,圖/玉管處提供,陳志明攝影),八通關古道則被箭竹與高山芒取代了(上左,圖/玉管處提供,陳志明攝影),要賞法國菊來塔塔加與排雲管理站就對了。

玉山國家公園位在塔塔加的排雲管理站前法國菊盛放,花期約有一個月。圖/玉管處提供

法國菊小檔案

玉山國家公園排雲管理站前的法國菊開得燦爛。圖/玉管處提供

●法國菊,菊科,學名Chrysanthum leucanthemum Linn,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法國菊冬枯、台灣馴化的草本植物,分佈於海拔2000至3920公尺,每年4至5月抽芽,6月開花,9-10月果熟,屬於群集性很強的物種。

白花黃蕊的法國菊,為外來種植物,原產歐洲,又稱高山菊。日據期間,法國菊從歐洲被帶到台灣山區繁殖,由於山區環境正如溫帶歐洲,法國菊適應了台灣土地,從此以高山為家,並在春夏季節開起花來。(資料來源玉管處)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3

生態保育篇_鏡頭直擊一對台灣黑熊母子覓食在野溪失散重逢暖畫面

黃 宏璣 | 賞。生態

台灣黑熊活動區降到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入口

玉山國家公園保育有成,台灣黑熊生活區降到南安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一帶,這是今年初巡東 拍 大黑熊在吊橋下山壁刨蜂蜜。圖/玉管處提供

台灣黑熊保育有成,熊足跡一路從大分山區下降到玉山國家公園南安園區瓦拉米步道登山口的山風一號吊橋下方溪流,廿六日下午再傳有大黑熊在吊橋下出現,這是今年至今三度有人發現黑熊足跡一路往南安靠近。

六月初豪大雨一對黑熊母子於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下溪流

台灣黑熊生活區降到南安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一帶,這是六月初巡查員拍到一對母子黑熊在溪谷舌動影像。圖/玉管處提供

玉管處副處長林文和告訴小編,六月初梅雨鋒面襲台時,傳出一對台灣黑熊母子在瓦拉米步道附近溯溪覓食時,熊寶寶被湍急溪流嚇進不敢涉溪至與媽媽失散,小熊緊張發出吼聲找媽媽,熊媽媽聞聲發出輕柔聲音回應小孩媽媽在找你安撫情緒後,涉溪到下游溪流找到接駁點拉寶寶過溪重逢,這幕溫暖畫面被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巡查員拍下來,直呼難得一見超珍貴。小編看了影像也覺超棒。

玉山國家公園保育有成,台灣黑熊生活區降到南安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一帶。圖/主筆黃宏璣攝影

玉管處巡查員冒雨巡查步道全記錄黑熊母子溫馨重逢互動畫面

六月初一對母子黑熊在玉山國家公園南安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下方溪流食失散,熊寶寶發出吼聲求助,熊媽媽從上游下來安撫找小熊一幕。圖/玉管處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安管理站保育巡查員高忠義及張緯忠分於今年1月4日以及6月4日進行生態保育巡查時,在瓦拉米登山口附近的山風一號吊橋下溪底發現台灣黑熊出沒,立即拍照錄下珍貴影像。

黑熊母子覓食溪底現蹤   小熊受困急流熊媽媽溫馨安撫情緒全都錄

「真是難得一見的畫面。」南安管理站保育巡查員張緯忠於6月4日上午八時許會同一名委外巡查員進行梅雨鋒面過後園區瓦拉米步道巡查時,隱約聽見溪底傳來類似熊的慌張的吼叫聲,他從吊橋望到溪谷搜尋,赫見媽近公尺深的溪流有一大一小2隻臺灣黑熊在湍急溪水旁沿溪而上,研判應為母熊和小熊(上圖/王管處提供)。

巡查員聞聲錄下黑熊寶寶在溪谷與媽媽失散求助暖互動

                                                   張緯忠趕忙拿出手機記錄,發見是母熊帶小熊外出覓食,穿越山風一號吊橋下方溪谷時,不意六月初山區雨勢不小致溪流湍急,熊媽媽在前涉溪而過往上走了百餘公尺,小熊(上左)卻被眼前湍急溪流所阻,而與熊媽媽失散,在溪床跟丟無助的小熊發出吼聲求助,熊媽媽(上中)聽見寶寶緊張求助,也發聲安撫寶寶不要緊張媽媽隨後就到,黑熊母子(上右)互相呼叫聲引起巡查員注意。

 

最後熊媽媽回頭找到熊寶寶並涉溪把小熊帶到安全地點,黑熊母子溪底重逢溫暖一幕。圖/玉管處提供

在上游的母熊發現寶寶不見了也著急,但為安撫熊寶寶情緒,也以輕柔聲音回應,好像是說「媽媽聽到了」;巡查員拿出相機錄下母熊繞過森林下來和受困溪流小熊重逢,母熊找到溪流比較窄小地方指點小熊涉溪團聚,最後一起離開的溫馨畫被巡查員張緯忠全都錄,他還目送母子循溪而上消失在叢林。(上圖左一至中,右與上)

一月初也曾記錄大黑熊在溪谷山壁刨蜂巢吃蜂蜜

玉管處南安巡查咱高中義等二人今年一月初在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下發現一隻大黑熊在挖刨山壁蜂蜜。圖/玉管處提供

今年一月四日清晨六時許,巡查員高忠義巡查到瓦拉米登山口附近山風一號吊橋時,張望溪谷卻意外發現一碩大隻台灣黑熊在橋下挖掘山壁上的蜂巢,想要吃蜂蜜,努力刨土的一幕,也拍下生動紀錄。高忠義說,「這是看黑熊刨土挖蜂密止飢最清晰的一次。」立即以相機望遠鏡頭拉近拍照記錄。

巡查員在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多次目擊黑熊行蹤  遇見熊勿慌張

玉管處瓦拉米步道山風一號吊橋附近最近一年頻傳台灣黑熊出沒,玉管處呼籲山友結伴而行並在熊鈴發聲讓黑熊聽到離開。圖/玉管處提供

今年巡山員在海拔約四百五十公尺的登山口附近多次目睹台灣黑熊出沒。」玉管處副處長林文和表示,經過多年的保育,如今台灣黑熊的蹤跡不只頻繁出現在中海拔的大分地區,還有逐年往低海拔的瓦拉米登山口附近活動的跡象,突顯台灣黑熊保育有成。

山風一號吊橋離登山口約一公里,林文和請小編呼籲山友走瓦拉米步道,要隨時注意臺灣黑熊的出沒,而若在野外看見黑熊,而黑熊尚未發現你,宜保持適當距離,安靜地盡速離開,以免驚擾到黑熊;上山時盡量結伴而行,在步道上行走時可以攜帶熊鈴或盡量製造聲響,減少近距離不期而遇;同時也請注意食物妥善保存,垃圾廚餘攜帶下山,以免黑熊產生有人就會有食物的錯誤印象。

動物學者推估玉山大分山區黑熊約160至250隻

玉管處委託屏科大與台大等專家學者透過採集黑熊糞便毛髮等做DNA辨識估計大分地區台灣黑熊約有一百六十至二百五十隻之間。圖/玉管處提供

小編退休前採訪玉管處七年,這段時間玉管處委託屏科大與台大專家採集大分山區台灣黑熊貫糞便毛髮等做DNA分析,比對出有熊窟之譽的大分山區台灣黑熊個體約在一百六十隻到二百五十隻之間,黑熊族群穩定且有往低海拔山區走動像。

玉山國家公園南安從瓦拉米登山口至大分山區台灣黑熊出現頻率一路增加,進入瓦拉米山屋至大分山區青鋼栗產地黑熊最密集。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2

農業尋奇篇二:高山響導種出巨無霸南瓜動員一批壯漢與吊車採收新北參賽奪冠呼聲高

黃 宏璣 | 情。人文

高山響導種出來巨無霸南瓜廿二日在廿名壯漢與吊車合作下順利摘瓜送比賽

信義鄉高山響導全蔣清種出來巨無霸級南瓜廿二日傍晚動用一批壯漢與吊車進行巨瓜摘運工作。圖/主筆黃宏璣攝影

「看著投注半年心血種出來的巨無霸南瓜採摘送比賽,如同看著女兒要出嫁心情超興奮。」南投縣信義鄉知名的高山響全蔣情夫妻耗費心血種出來的巨無霸南瓜,22日傍間動員20名壯漢與大型吊車協助下完成採瓜工作,隨即運送新北市淡水參加23日的南瓜王比賽,廿三日下午結果出爐最大一顆834台斤,雖與初估可能達一千台斤有差距,但仍打破記錄得全國第二名,主人說要再接再厲更精進。

巨無霸南瓜動用大吊車來採摘吊掛。圖/主筆黃宏璣攝影巷

巨無霸南瓜出動八名壯漢搬運。

膜拜朝聖民眾一波接一波   大人小孩爭相與巨瓜合影比大小

聽說信義鄉望鄉部落全蔣清種出全國最大南瓜,廿三日要摘送比賽,連日來有一波接一波的好奇民眾跑到 望鄉部落欣賞巨大南瓜(上圖),有人湊近南瓜比較,都是小巫見大巫,爭相與巨無霸南瓜合影,還有家長把小朋友抱上南瓜坐下來,如同矮人對巨人超搞笑,還有壯漢來與KUSO。

全蔣清(背對鏡頭)檢視要吊摘的巨無霸南瓜。圖/主筆黃宏璣攝影

出身原鄉六旬婦人王杏蘭與王英美特別跑回來見證,直呼「蔣清超厲害。」兩人邊與巨無霸南瓜合照PO上網宣揚;台中市買姓女子也來觀賞直呼「超驚奇,首次目睹如此巨大南瓜,媽呀!!」

動員壯漢結合吊車搬運    費了二小時搬上貨車直奔新北比賽會場

全蔣清巨無霸南瓜出動廿名壯漢與吊車才完成摘取吊掛作業一幕。

為了採摘巨無霸級南瓜送新北市參賽,全蔣清召喚約廿名高山響導壯漢,雇用一輛大型吊車於廿二日傍晚五時許到南瓜園,蔣清剪下瓜蒂,其中一顆逾五百台斤巨瓜用八至十名壯漢在「嘿咻!嘿咻」聲中邊搬邊休息多次才搬到第一與第二大巨無霸南瓜邊,前後費了約二小時功夫才把三顆要比賽的巨無霸南瓜送上貨車,車主與蔣清以呵護小孩心情,以巨型輪胎墊底加被子保護,漏夜運往新北市淡水會場參賽,結果廿三日下午出爐,以834台斤僅差第一名卅餘斤居次,但首次參賽有此佳績已屬不易。

   

種瓜的全蔣清透露另一半從反對至傾力支持幫忙顧瓜  

高山響導全蔣清與另一半風文菊一起看著辛苦栽培的834台斤巨無霸南瓜送北上參賽,露出滿意微笑。

「起初另一半反對我放下響導工作投入大南瓜栽種工作,後來看到我投注心血種出來的南瓜不但一暝大一吋而且是一暝大十多台斤,愈看愈有趣,不但未再反對還主動幫忙照顧,把巨無霸南瓜當小孩照顧。」全蔣清廿二日下午與另一半風文菊帶著小編等媒體一起踏進百餘坪只種六株巨無霸南瓜的園區,逐一檢視,默默告訴南瓜們明天就要與在新北市與全國南瓜爭奪,要為原鄉爭氣。

全蔣清夫妻最後檢視要採收的巨瓜。

失敗是成功之母   從新學習種瓜技術心思全擺六顆巨瓜身上

全蔣清(右)透露因有去年的種巨瓜失敗經驗,重新學習接受挑戰才有巨無霸南瓜的出爐。

縱橫台灣百岳的全蔣清感性地說,「因有林老師技術指導加上去年栽種失敗經驗教訓,今年二月下種起密切掌控溫、溼度至施肥、疏果、授粉、套袋、追肥等技術訣竅,全心投入南瓜栽植。」今年立春前後再度栽種,直接在望鄉部落的簡易溫室播下種籽, 推掉所有高山響導工作移駐南瓜園,心思都擺在南瓜園,連籐蔓都要順勢排整齊讓肥份營養順暢輸送到果實,才有今天的成果。

千斤巨無霸南瓜露天栽培後來居上  打破全國記錄呼聲超高

他告訴小編說,「原來看好長在棚架內的一顆大南瓜,不料另二顆露天南瓜反而後來居上,棚架內保護的南瓜長到一個約六百多台斤生長速度緩慢下來,反而露天這二顆平均一天十至廿台斤速度成長,希望能破全國記錄。」

這顆重達一千台斤可望打造全國記錄再新猶,全蔣清夫妻一起送巨瓜北上參賽。

信義鄉農會總幹事肯定全蔣清做事都要做最好  

信義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輝肯定全蔣清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種巨瓜就是代表作。

「農民蔣清是高山響導,為了種出巨無霸南瓜半年來推掉所有響導工作,他就是要做就做最好的典範。」信義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輝廿二日直指全蔣清的巨無霸南瓜奪冠機率高!昨天獲知只獲第二名,但黃志輝認為種第二次有此佳績很棒,再努力一定會更好。

蔣清透露要續繼種下去  誓言要種出更大更重南瓜

其實全蔣清的南瓜園還透露他種的向日葵與瓢瓜都屬巨大級(如上圖),還會再種巨無霸南瓜嗎?全蔣清說,「繼續種下去,要年年都打破記錄,展現綠手指功夫。」他還建議原住民委員會可以主辦原鄉全國南瓜賽,廿三日比賽結果出爐後,要捐種出來的部分巨無霸南瓜給慈善機構,送一到二顆巨無霸南瓜到信鄉農會梅子萝工廠展示,讓遊客見識原住民農業技術不是蓋的。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20

生態_玉山腳下民宿主人護樹贏得藍鵲年年來築巢繁殖後代

黃 宏璣 | 賞。生態

玉山腳下雙龍部落民宿有國鳥藍鵲年年來築巢育鶵

雙龍部落耆老谷自勇與自然為伍,藍鵲年年飛來他的民宿旁樹林築巢育鶵,去年有隻幼鶵落巢被親鳥遺棄,他親自餵食訓練再野放。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拍照

我家門前有小河流過很稀奇!但玉山腳下信義鄉雙龍部落達的「達瑪勞翁」民宿卻年年有藍鵲來巢孵蛋繁育下一代,還有黑冠麻鷺來逗熱鬧,打造出生態傳奇!民宿主人谷自勇告訴小編秘訣在「營造友善環境。」屋旁樹林保持原貌不噴藥,為了不干擾牠育鶵,還用遮陽網把鳥巢與民宿隔離,人鳥和平相處,牠們自然年年來築巢育鶵,還成為民宿生態教育導覽解說一環。

友善環境愛護樹林不砍樹  藍鵲年年來築巢

雙龍部落耆老谷自勇與自然為伍,藍鵲年年飛來他的民宿旁樹林築巢育鶵。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拍照

「只要友善環境,鳥類等自然把你當做朋友,時間一到就會來此築巢。」布農耆老谷自勇談起藍鵲與黑冠都來築巢把他當好友,不盡露出微笑與興奮心情,今年為了保護孵蛋的藍鵲,4月至今不厭其煩的在客房走廊遮上一道183公分高的黑網。

民宿主人在客房與樹林築隔離網減少干擾遊客肯定

雙龍部落耆老谷自勇為了減少干擾藍鵲來到民宿旁樹林築巢育鶵,他在客房外築黑網與藍鵲稍做隔離保護。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拍照

前來投宿的客人倚在窗口或站在走廊卻看不到外頭,心中好生納悶!詢問始知原來3公尺外的樹枝上有台灣藍鵲築巢,為避免人鳥互擾,民宿主人刻意圍黑網護雛;前幾天,8隻小藍鵲順利離巢了,讓他滿心興奮且安慰!遊客獲知主人有此愛心也都按讚。

谷自勇是雙龍社區發展協會創會長   熱心文化與生態民 宿贏得藍鵲關愛

雙龍社區發展協會創會長谷自勇為了減少干擾藍鵲來到民宿旁樹林築巢育鶵,在客房外築黑網隔離保護育鶵 藍鵲。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拍照

 谷自勇是雙龍社區發展協會的創會長,熱心文化、生態與關懷工作,他經營的「達瑪勞翁」民宿門口剛好也就是雙龍瀑布步道的入口,因位處部落置高點常有大型鳥類在屋旁樹林活動,其中以10多年前由網路票選為中華民國國鳥的台灣藍鵲最活躍。
五年前藍鵲來築巢  因環境優年年都來築巢育鶵

票選出爐的中華民國國鳥藍鵲五年前開始四至六月到雙龍谷自勇民宿邊築巢,自此年年都來巢育鶵。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5年前,3、4隻藍鵲在他走廊旁的錫蘭橄欖樹上共築1個巢,接著有黑冠麻鷺來築巢。」谷自勇說,他怕干擾到牠們,只要有客人訂房,都盡量安排避掉巢邊那幾間客房。大前年、前年和去年藍鵲持續光臨,而且巢位愈做離欄干越近,去年甚至近到手持拐杖就可以搆到鳥巢!

信義鄉雙龍部落耆老谷自勇經營民宿邊樹林生態佳,年年有藍鵲與黑冠床鷺來築巢育鶵。

主人透露藍鵲育鶵量年年增加今年有八隻

票選中華民國國鳥藍鵲五年前開始四至六月到雙龍谷自勇民宿邊築巢,自此年年都來巢育鶵,育鶵量年年增加。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他告訴小編,有趣的是幼鳥個體似乎也越來越多,雖沒刻意去算,只是覺得有時1巢將近10隻;從牠們餵食的行為來看,1個巢位好像不只有2隻親鳥!谷自勇謙虛地說,我不是專家,觀察或許不夠落實,但感覺藍鵲像是家族性共同營巢。

雙龍社區發展協會創會長谷自勇為了減少干擾藍鵲來到民宿旁樹林築巢育鶵,在客房外築黑網隔離保護育鶵 藍鵲。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拍照

「今年4月中旬,藍鵲又飛來築巢了,巢位高度只比欄干低一點點,所以巢內情況可以看得清楚。」他興奮地說,由於巢位離走廊欄干只有3公尺,他和老伴谷明花研商決定,買張高密度的黑網把鳥巢與客人的活動空間隔離起來,雖然住房客的視野像碰壁,但解釋後都能得諒解與支持。

曾發生幼鶵落巢被遺棄  民宿主人負起養育之責至野放

曾被票選為中華民國國鳥的藍鵲年年到谷自勇民宿築巢育鶵,有次一隻幼鳥落巢被遺 棄, 谷自勇親自育鶵至牠野放一幕。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歷經4年、5次用心護雛,去年最讓谷自勇牽腸掛肚的是1隻落雛未被親鳥重視,看牠挨餓2天後拾回餵養,1個月後野放卻遭族群排斥,屢屢被驅回屋內避難;他不忍心地幫牠掛上腳環,經反覆訓練野放後才離去;所以近年只要聽到藍鵲叫聲,谷自勇夫妻就免不了要多看一眼並對空詢問:「不知有沒有腳環?」

民宿附近鳥食多  藍鵲食源豐   親子離開相約明年再見

谷自勇的民宿與樹林毗鄰,他護樹有方年年有藍鵲與黑冠麻鷺來築巢育鶵留下佳話。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藍鵲怎會年年來谷家樹林築巢育鶵?他研判應與鄰近路燈晚間飛蛾飛來飛去,只要烤大豬就留豬皮做藍鵲食物,因此有時在屋詹午休,藍鵲還會飛到他身邊觀察他超有趣的,如今親鳥已帶羽翼已豐幼鳥離開,少了牠們晨昏叫聲還真不習慣,只有相約明年再見了。想住民宿可洽電049-2742148或0915-2825718谷先生。

信義鄉雙龍部落耆老谷自勇經營民宿邊樹林生態佳,年年有藍鵲與黑冠麻鷺來築巢育鶵。

 

谷自勇的民宿因周邊環堷護得好,年年有藍鵲與黑冠麻鷺來築巢育鶵獲得遊客肯定。圖/沈揮勝提供

遊客來雙龍部落還可以體驗3400階挑戰級的伊希岸棧道(下右),眺望最間觀且美的雙龍瀑布(下中),明年雙龍景觀吊橋完工觀光更具潛力,雙龍部落有豐富的布農文化內涵(下左)。谷自勇歡迎遊客到原鄉探索之旅。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19

生態篇_台灣特有變種巒大杉有樹齡逾千年的碧綠神木中橫路邊迎賓

黃 宏璣 | 賞。生態

台灣神木除有紅檜與扁柏還有巒大杉

中橫公路128k處的碧綠神木是台灣特有變種的巒大杉又叫香杉)樹齡逾三千年仍生機逢勃屹立路邊迎賓。

「一般人認為台灣神木只有紅檜與扁柏,其實還有巒大杉樹齡也不輸給紅繪,樹高更超越檜木。」樹木專家蕭惠文說,位在中橫公路靠近花蓮的碧綠神木就是台灣特有種巒大杉又叫香杉,是台灣最容易親近的神木,樹齡不輸給塔塔加往阿里山途中的鹿林紅檜神木呢,材質不輸給日本引進的柳杉與大陸引進的福州杉。

  中橫公路碧綠神木屬巒大杉超雄偉

 

 

 

 

中橫公路128k處的碧綠神木是台灣特有變種的巒大杉又叫香杉)樹齡逾千年仍生機逢勃屹立路邊迎賓,遊客站在樹下如小巫見大巫差很大。

小編月前到福壽山農場拍魯冰花時,與媒體友人兼生態達人沈揮勝等回程繞道探望碧綠神木,只見附近較高海拔有雲杉、鐵杉構成的針葉樹林。其下則以常綠闊葉樹,列進神木級的巒大杉多株與碧綠神木相當。

現場標示「碧綠神木為香杉(巒大杉),樹齡超過三千餘年,樹高約50公尺,樹徑3.5公尺,是中橫沿線最巨大的神木。 」但植物專家指它的樹齡應沒那麼久,千年比較可信;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說,巒大杉屬特有變種與另以台灣命名的台灣杉都超高大,發現時曾造成轟動,台灣杉高可達90公尺,鶴立雞群的散生於中海拔山區,大鬼湖附近有較大片純林,與柳杉類似,也是重要的造林樹種。

神木在路邊最易親近  生機逢勃迎客見證太魯閣千年歷史  

屹立中橫公路128k處的碧綠神木是台灣特有變種的巒大杉又叫香杉)樹齡逾千年生機逢勃迎賓。

曾在太魯閣公園服的玉管處解說課長郭傳鎮說,碧綠神木屬香杉(巒大杉)樹種,見證了太魯閣三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神木昂然聳立於中橫公路128公里處,位在慈恩與碧綠間,周邊有停車場方便仰望。

碧綠神木旁邊還有數株與它相當的巒大杉,生機逢勃樹齡也達神木級超有看頭。

最難能可貴是碧綠神木至今仍是棵「活神木」,經過歲月的考驗,始終青翠屹立於大地,春夏之時,茂密的枝葉顯得生氣逢勃,枝幹向四周橫深,益顯蒼勁,宛如一株迎賓樹,枝幹向四周橫伸,成為屹立於太魯閣峽谷間的蒼勁生命。

還有更大的巒大杉  它與紅檜等混生

專家說中橫公路128k處的碧綠神木是台灣特有變種的巒大杉又叫香杉)樹齡逾千年,一般來說都與針葉樹的紅檜扁混生,這株神木樹梢超壯觀。

「巒大杉在台灣原生植物中,已知宜蘭一處林道附近有株樹高67公尺,也是台灣最好的木材之一,與紅檜‚扁柏,肖楠併列一級樹種。」楊國禎說,巒大杉生長在中海拔與紅檜,扁柏等針葉樹混生,生長速度慢材質佳,它的樹梢如圓盤狀很漂亮,溪頭與奮起湖是最大聚落。

不同針葉樹種有不同用途與材質

碧綠神木周邊有休憩設也超方便親近。

有人質疑台灣有極佳材質的巒大杉,當年政府卻引進福洲杉,日據時代則引進日本柳杉栽種,這二種杉木材質不如台灣杉與巒大杉,如同橘逾淮變枳;但楊國禎與前蓮華池林木專家蕭惠文說,當年坊間建築都要用板模,福洲杉與柳杉成長速度快都是很好的板模材料,福州杉伐木後會再發芽長新枝幹不必再種新苗,才會在低海拔山區種福州杉與柳杉;中海拔則種台灣杉;巒大杉屬台灣特有變種,也在中海拔生長。

中橫公路128k處的碧綠神木是台灣特有變種的巒大杉又叫香杉)樹齡逾千年仍生機逢勃屹立路邊迎賓,招牌超明顯。

神木周邊設施完善  遊客可邊休息邊賞神木

碧綠神木挺立在中橫公路旁。樹下設有坐椅、瞭望台、解說看板、公廁等。周邊有停車場與餐飲小棧,提供咖啡、簡餐、點心等,是很多中橫遊客途經稍事停留,參訪神木,休息後再繼續未完的遊程,小編到達時飄降豪雨仍不少遊人參訪。

中橫公路128k處的碧綠神木是台灣特有變種的巒大杉又叫香杉)樹齡逾千年仍生機逢勃屹立路邊迎賓。

交通:

●由中橫東端進入者,自太魯閣西行省道台8線,經慈恩後即抵,全程約59公里。
●由中橫西端進入者,由埔里出發走省道台14線,經霧社接省道台14甲線至大禹嶺,右轉省道台8線往花蓮即可抵達。

您可能也會喜歡




2017 06 月 17

生態趣聞_直擊會移動的樹枝擬態尺蠖拍案驚奇篇

黃 宏璣 | 賞。生態

枯枝會移動?是擬態的尺蠖啦

分叉樹枝間有一條蟲它就是擬態的尺蠖,不仔細看還難以認出來呢。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咦!那根枯枝怎麼會移動?」小編生態攝影好友到日月潭周邊山區爬山,發現1種爬行時身體一伸一縮、靜止時卻又像極了被折斷之乾枯樹枝的小毛蟲,維妙維肖型態超引人好奇;生態專家告訴小編說,牠叫「尺蠖」!是尺蛾科蛾類的幼蟲,擬態時確實會讓人真假莫辨,相當有趣。

「台灣有數百種尺蛾,牠們的幼蟲體色外觀多元,雖然不乏像枯枝的,但部分品種也會剛萌出的綠嫩細枝,外觀不一而定。」魚池鄉生態導覽解說員葉建興告訴小編說,大多數的尺蠖種類,融入環境避敵與避險都很有一套,這是小生物為了求生存,演化出來的生態法則。

尺蠖有數百種  多數幼蟲體色外觀多元   不乏像枯枝難辯

分叉樹枝間有一條蟲它就是擬態的尺蠖,不仔細看還難以認出來呢。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很多人想了解尺蠖名稱由來?葉建興說,因為牠們行動時身體會前後一伸一縮,中央拱高的爬行姿勢,每一個移動動作距離都差不多,好像用尺在量一樣;牠們的成蟲被叫做「尺蛾」,譬如幼蟲喜歡吃桃實百日青或竹柏,在魚池鄉相當常見的有「橙帶藍尺蛾」。

尺蠖擬態超傳神   有人發現指半天旁人往往看不出來

分叉樹枝間有一條蟲它就是擬態的尺蠖,不仔細看還難以認出來呢。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尺蠖擬態太傳神,就算有人先發現,指了半天旁人往往還看不出來。」信義鄉地利部落婦女貝瓏蘇說,因此只有牠活動,才會被發現;喜歡觀察生態的林堉澤則說,部分尺蠖的顏色、形狀都和樹枝一模一樣;製茶師梁煌義與黃慶麟都讚稱牠是「大自然奧妙與神奇」。

●尺蠖小檔案

擬態的尺蠖躲在分叉樹枝間很難辯認。圖/生態攝影達人沈揮勝提供

尺蠖屬於節肢動物,昆蟲綱, 邂翅目 ,尺蠖科昆蟲幼蟲統稱。 尺蠖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 。 成蟲翅大,體細長有短毛,觸角絲狀或羽狀,稱為「 尺蛾」。

全世界約有12000種,我國約有43種。 危害果樹, 茶樹與桑樹、棉花和林木等。 如茶尺蠖吃葉片,嚴重時造成光禿現象使枝條乾枯,嚴重影響林木的生長,反復受害的植株會死亡。 它靜止時,常用腹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蟲體向前斜伸,頗像一個枯枝,受驚時即吐絲下垂;又如棘尺蠖 ,不僅侵害棘樹與酸棗的葉片,還吃嫩芽、花蕾。 我國最常見的桑尺蠖 ,常被視為擬態的典型代表。(資料來源 特生中心)

您可能也會喜歡